5月25日,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全国公安系统982个先进单位、1485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昆明公安机关共有2个集体和4名个人受到表彰。
张忠华,男,汉族,1969年1月生,中国共产党党员。1988年参加工作,先后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十佳社区民警”“最暖基层政法干警”“捕现能手”“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平安英雄”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受到嘉奖6次。
2021年11月21日,本应在休假的张忠华出现在西山万达广场,就在前一天,他刚参加完孩子的婚礼。张忠华选择“加班”的原因很简单:休假期间,他对辖区的电信诈骗警情做了统计,那段时间该区域的一名工作人员遭遇刷单类电信网络诈骗,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
于是,张忠华“闲不住”了,他决定召集工作人员,到西山万达广场开展“问计于民大走访”“反诈宣传进企业”宣讲活动。这一片区的企业员工已经对张忠华很熟悉,常年手持一张警情统计表和会议记录本,总是比企业员工到得更早。正是因为他,一年来,这一区域的电信网络诈骗案的发案率大幅降低。
“老张”是个大忙人
前卫派出所的同事们亲切地称张忠华为“老张”,大家也早已习惯了他的办事风格。每天上午,“老张”看完警情报告就赶到警情发生地入户走访;下午没有其他工作安排,他会自己制定工作计划,回访群众,这是“老张”从事社区民警工作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他似乎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操不完的心。街面巡逻的同事遇到“老张”,从不问他要去干什么,他们早已习惯了“老张”每天的工作轨迹,所以每次见面,大家都只说一句话:“上车。”
车辆驶向社区,“老张”对着警情统计表发愁。每一次辖区发生诈骗案件,“老张”总是第一时间去到商场和社区进行宣讲,可还是有人会遭遇诈骗,这让“老张”很懊恼。同事劝他:“老张,你已经52岁了,要学会放松心情,别每天都那么焦虑。”忙碌是工作常态,焦虑是“老张”的职业病。
在社区民警的工作岗位上,张忠华一干就是26年。他蹚过泥泞、穿街过巷,从深一脚浅一脚的城中村走到高楼林立的“CBD”,看到过太多民生疾苦。
刚从警时,张忠华对于纠纷案件的关注点停留在表面,处理方式简单化。“当时有一起商铺租赁纠纷,由于对情况了解不够深入,处理纠纷时不够细致,当事双方将事情越闹越大,产生了负面影响。”张忠华表示,这件事让他知道“群众事无小事”。
痛定思痛后,“老张”逐渐明晰了社区民警的意义,细致、准确、深入、用心也在日复一日的岗位磨砺中,成了“老张”独特的工作风格。
喜欢深入群众,喜欢刨根问底,喜欢学习研究,喜欢总结反思。久而久之,“累”成了“老张”工作时经常忽略的问题,他从忙碌中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也感受到了别样的充实和快乐。
“老张”总能在社区走访结束后,及时做出分析和总结,然后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这便是“老张”受群众爱戴的原因。
老旧小区居民眼中的“救星”
警车稳稳停在了一个家属区的门口,小区的物业管理人员迎了出来,张忠华的焦虑似乎瞬间得到了治愈。看着秩序井然、干净整洁的小区,张忠华的笑容里多了几分温暖和自豪。
一年前,这个家属区并不是眼前的模样。随着企业改制破产,家属区成了原企业眼中的“拖油瓶”,没有物业、门卫,没有专人管理,案事件高发,治安隐患突出。
据物业管理人员张永仙介绍,当时的家属区粪水横流,车辆乱停乱放,电线私搭乱接;楼后的竹林成了垃圾场,多年未清理的落叶成了安全隐患。居民们曾多次向厂区反映情况,得到的却只有让人无奈和心酸的回复。
看着当时的景象,张忠华立刻就走访了周边同样是企业改制破产后遗留的老旧小区。虽然情况很不乐观,但他并没有犹豫。一个月的时间里,他梳理了近年来小区的警情接报情况,整理出关键位置和重点时段,并协调社区“治保会”开展常态化巡逻防控工作。
为了彻底解决老旧小区的难题,张忠华带领年轻民警辅警入户走访,收集住户的意见建议,实地勘查小区的每个角落,排查出小区存在的安全隐患。
不久后,张忠华组织住户进行商议,成立了物业管理委员会。通过民主决议,住户同意将闲置空地划为车位进行出租,收益用于聘请门卫。后来,他又号召住户众筹安装视频监控,同时为小区申请到了安装防盗门的资金,加固加高修缮破损围墙,全面提升小区人防、物防、技防,改变了小区“脏乱差”的面貌。
如今,看着楼后那片秀丽的竹林,张忠华满心欢喜。环境改变了,居民的安全意识也需要提高。为解决老旧小区电动自行车乱停放、“飞线”充电的问题,他多次寻求企业帮助,最终在老旧小区内建立了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点和充电桩,居民纷纷对张忠华竖起了大拇指。
“你完全想不到,张忠华的工作能做到多细致。”物业管理人员由60至70岁的退休员工组成,即便工作再忙,张忠华每天下班后仍然会给物业管理人员打电话,询问每天的治安难点。
2018年至今,张忠华管辖的三个老旧小区实现了“零发案”。在这些老旧小区的街道墙面上,有着一则又一则的“重要通知”,一些通知上还写着:幸好有了前卫派出所民警的帮助,我们这群原企业眼中的“拖油瓶”,才重拾了对生活的希望。
“小张”胜过亲儿子
一年365天,张忠华都惦记着他的17位“老妈”。
每到雨天,马洒营小区的空巢老人李奶奶就会犯风湿,关节肿大导致她无法下地行走。李奶奶的邻居小景向“老张”反映了这一情况,他买上保暖贴和喷雾剂,每次到社区的时候就绕到李奶奶家,一样一样把东西交给老人,手把手教她使用,并叮嘱邻居要多多关心和照顾李奶奶。
83岁的杨奶奶是一名孤寡老人,她早已将张忠华当作自己的“亲儿子”。每次张忠华到家中走访,老人看着这位鬓角发白的“儿子”,都是满眼的怜爱。26年来,张忠华总担心她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处治。
这一次,老人谈起了自己的后事。她嘱咐张忠华在自己去世后,将材料交到社保局。“我的后事就交给你了”,或许是不久前小区里一名孤寡老人的离世,让杨奶奶哀伤了起来。
张忠华一边答应,一边安慰老人:“老妈,我希望你长命百岁。”聊了许久,杨奶奶哀伤的情绪得以缓解,她乐呵呵地称赞张忠华:“不是儿子,胜过儿子。”
张忠华负责的老旧小区中,无人照料的空巢老人不在少数。他一一建档编号,到社区时一定会绕到老人家中走走看看,随时询问他们的生活起居和健康状况。
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张忠华逐一上门为他们办理二代居民身份证和居住证;针对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他发动邻居互相照应,有情况就发微信给他,一准马上想办法为大家落实解决。
“老张是好警察”
52岁的张忠华有时候也会忘事,一心扑在社区工作上26年,他总习惯带着一本会议记录本。
很多事,“老张”忘记了,可群众记忆犹新。
多年来,为了最大程度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给老百姓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援助,张忠华主动与街道办、法院、司法等8个部门对接,建立协作联动机制,“八方合力”参与调解,构建起多元化“大调解”和以人民调解、治安调解、司法调解并行的“三调联动”机制,增强了调解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提高了调解的成功率。
万达广场里600多家企业员工都记得,“老张”在反诈宣传和信息采集中,发现了多起案件线索。前卫派出所及时介入,处理了涉及盗窃、诈骗的相关人员31名,成功打掉了3个“套路贷”涉恶犯罪团伙。
2020年以来,张忠华在前卫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配合下,依托物业和房东清理了辖区内以“高收低租”形式,进行中介房屋托管业务的8家房地产公司,维护了万达双塔写字楼的办公秩序,避免了房东与租客的损失。
辖区群众记得,在疫情防控迫在眉睫的2020年春天,“老张”冲在疫情防控一线,挨家挨户宣传防疫知识。为解决群众各式各样的生活难题,他还联合多部门设置体温监测点,在老旧小区建立起了一个有效的防护闭环。
26年春华秋实,张忠华的身影一直活跃在社区中,活跃在群众的眼里。在群众的心中,“老张”善解群众急难愁盼;在同事心中,“老张”时刻牢筑辖区治安防线。
他是当代“活雷锋”,是百姓心中的“平安英雄”,更是当之无愧的爱民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