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
李大钊先生的这段话,大概就是张子权的一生吧,这个目光坚定握拳宣誓的青年,这个纯粹勇敢冲锋在前的青年,这个把青春献给了党献给了挚爱警营的青年。
最初的梦想
张子权的父亲张从顺,是原镇康县公安局军弄派出所所长,1994年9月1日在侦办一起跨国贩毒案中勇斗毒贩,毒贩暴力反抗引爆手榴弹,为保护战友不幸壮烈牺牲。父亲牺牲时,张子权年仅10岁,但父亲在禁毒斗争中前赴后继,为国戍边、英勇献身的精神从小就在张子权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播下了一颗从警报国的种子。
2003年,张子权收到了警官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迈入警校的大门,开启了他藏蓝色的青春之歌。“更多的时候是顺理成章,没有刻意选择,感觉自己就是要当警察。”他曾在采访中说道,“军训结束第一次穿上警服,在镜子里面看见自己,感慨万千,有自豪感、崇敬感,这一份职业,相当神圣,一定要把它做好。”
在警校的四年时光,很充实,除了搞体能训练强健体魄,就是学习一些专业知识,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侦查方面、治安方面、禁毒等方面都有学习。“优秀团员”、“优秀学员”、“优秀实习生”,在校期间张子权就得到了肯定。
奋斗恰如其时
青春从来不是以年龄定义的,而是奋斗的姿态、不变的初心,纯粹又勇敢,张子权的青春正是这样的。
大学毕业后张子权本可以留在条件更好的省城工作,但他义无反顾地回到父亲曾战斗过的热土。2011年2月,张子权主动申请调到临沧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接续完成父亲未尽的禁毒事业,奋战在禁毒一线,与毒贩展开一次次生死较量。他常和家人说:“怕危险就不会干警察,怕死就不会干禁毒!”在一次抓捕武装贩毒团伙时,毒贩驾车冲卡,他果断鸣枪逼停车辆,一个箭步冲到车旁,迅速拉开车门抓捕驾车男子,当场从驾驶座下搜出一支已上膛的手枪。
自2011年以来的9年禁毒生涯,他参与缴获毒品27吨、制毒物品1100余吨,“边疆多缉一克毒、内地少受十分害”是他的奋斗箴言。这个世界总有黑暗存在,但像张子权一样的禁毒警察是黑暗中的一道光,照亮着无数暗淡角落。
从考上警校到当治安警、禁毒警,从参与扫黑除恶到主办涉疫专案,每一步抉择,张子权都踏着父亲的足迹,越是艰险越向前。
永远定格的青春
2020年11月4日,耿马县孟定镇发生跨国境跨省区涉疫事件,张子权第一时间请战,与战友们一起驻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在30度的高温下,为防止交叉感染,密不透风的审讯室里不能开窗不能开空调,他穿着防护服、纸尿裤夜以继日奋战了22天,每天办案下来,防护服全部湿透,身体几近虚脱。案件有了突破性进展,他的身体却每况愈下,战友劝他休息,他却说:“还没到休息的时候,这个案子我更熟,等案件结束再说吧。”
最终案件成功告破,张子权却因超强度、持续性的工作倒在了岗位上,走完了他短暂而壮烈的一生,把青春永远定格在了36岁,把青春献给了他挚爱的公安事业。
青春是江流不转之精神,屹然独立之气魄,张子权的青春大抵如此。100年前的青年高举起青春的大旗,歌青春之伟力,吹响了理想的冲锋号,五四运动精神一直延续至今。建团百年,青春向党,发扬“五四”精神,争做先锋模范。
张子权是我们身边的先锋模范,他的一生是短暂而辉煌的,张子权的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民警,向上向善,永葆从警初心,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希望当有一天回首来时路,和曾经青春的自己告别的时候,我们能像张子权说的一样,从警之路真的没有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