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普洱边境一线,江似翡翠,山道逶迤,绿树如茵。山水间,一座座警务室巍然挺立、一面面党旗高高飘扬、一个个身影穿梭在密林间……这是记者近日在云南省普洱市边境一线看到的场景。
普洱市地处云南省西南部,西南与缅甸毗邻,东南与老挝、越南接壤,486公里边境线蜿蜒在群山之中。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普洱边境管理支队的移民管理警察戍守边境一线,直面疫情不惧难、坚守岗位不退缩,用青春、热血甚至生命筑起祖国西南固若金汤的边境管控屏障。
海拔1900米的巡视
“自豪的是可以守护一方山河”
8月21日,随着该支队勐卡边境派出所移民管理警察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了近2个小时后,在海拔1900米的山顶看到了西盟县勐卡镇娜妥坝执勤点。
“那里就是中缅边境……”驻守在这里的移民管理警察涂日灵介绍道。娜妥坝执勤点原先并不在山顶,而是在半山腰,因为巡逻时视线不够开阔,为筑牢边境管控屏障,经过多次考察,最终选择在视野可以囊括周边4.6公里边境线的山顶设点。
该执勤点虽然有利于边境管控,却不便于移民管理警察的日常生活。执勤点距离所部17公里,坑坑洼洼、弯弯曲曲的山路,一头连着岁月静好的家园,一头连着戍边卫国的“堡垒”。
站在执勤点上,一股股强劲的冷风夹杂着淅沥的雨点,有力地拍击在移民管理警察的脸上。为了抵御深夜的寒冷,执勤点的火堆基本没有熄过,在特别困的时候,移民管理警察便朝着边境线方向嘶吼提神。
“能守护祖国的一方山河,想着就自豪。”深夜11点多,巡逻回来的涂日灵脱下防护装具,边擦拭着被雾水浸湿的头发边说。
三国交界处的守望
“为守护国家安全而战,吃再多苦都值得”
“目标中、老、越三国界碑,出发……”次日,记者来到位于江城县曲水镇三号界碑警务室时,该支队曲水边境派出所移民管理警察蔡友和正带领队员准备开始一天的边境巡逻任务。
戍边18年的蔡友和说:“为防止境外疫情输入和打击跨境违法犯罪,大家吃住都在警务室上,已经坚守了700余个日夜。”
如果说巡逻路是主阵地,那恶劣的环境就是隐形的战场。三号界碑警务室矗立在中、老、越三国交界处的十层大山上,这里沟壑纵横、森林茂密,是蛇虫鼠蚁栖息的“天堂”。移民管理警察不仅每天要严厉打击各类跨境违法犯罪行为,还要和各种蛇虫鼠蚁作斗争。
2020年6月的一个深夜,那时警务室还未投入使用,在帐篷里熟睡的蔡友和仿佛感觉有东西在睡袋上挪动,起身一看,竟是一条长达1米多的眼镜蛇趴在睡袋上,众人经过一番驱赶,才有惊无险地将蛇赶出帐篷。
岁月更迭,亘古不变是精神。蔡友和说:“环境是恶劣的,条件是艰苦的,但每次看到那一面面迎风飘扬的党旗、国旗,我们坚信,这是为守护国家安全而战,吃再多苦都值得。”
40摄氏度高温下的坚守
“24小时坚守,一句话重复上千次”
“您好,边境检查,请出示身份证件……”8月23日21时许,沿着蜿蜒曲折的219国道,记者来到该支队江城边境检查站执勤现场。深夜的执勤现场被四周的探照灯照得夜如白昼,十余名移民管理警察正有条不紊地检查过往车辆。
“我们是24小时值守,主要对进出边境管理区的人员、车辆、货物依法进行边境检查。”据该站副站长苏平介绍。执勤现场扼守在进出中老、中越边境管理区的重要关口上,进出的人流量日均可达5000人次。
“这里海拔1600米,地处两座山峰之间,白天地表温度可达40℃,到了晚上会骤降至10℃以下。”没聊上几句,看到几辆货车即将驶入执勤现场,苏平和同事们急忙迎上去,看证件、爬车厢、钻车底进行检查……
敬礼、询问、检查……同样的话语,他们每天要重复上千次。6个小时勤务下来,大家回到宿舍就得赶紧喝水来补充水分。
离开时,记者看着移民管理警察房间内透出的灯光,在夜色中延伸向四周,生出无限寂寥。探照灯四周蚊虫肆意地飞舞,像是特意来与这群守边人作伴。
这些是云南普洱486公里边境线上,普洱边境管理支队移民管理警察戍守在边境一线的缩影,面对严峻复杂的地理位置,他们以敢于亮剑、敢于斗争的战斗精神矗立在边境一线,哪怕前方一片荆棘,他们戍守边境的脚步从未停下,故事仍在继续。(程俊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