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脚底打滑,基本就上不来了。下面都是近百米的山谷。”4月12日是红河州河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老卡分站民警老徐带队巡逻的第4天,也是他一周之内第2次攀爬“天梯”——中越边境159号界碑的巡逻道。
159号界碑,位于红河州河口县桥头乡东南部海拔1300米的无名山的山腰处。山林之间,绿树环绕,一方混凝土地垫承托着神圣的界碑,俯瞰群青,一览寰宇。
“159号界碑处是方圆数公里内视野最为开阔的地方,十分利于我们观察边境情况。”老徐向身边的战友介绍道。
可是前往界碑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巡逻队员们需要驱车1小时至无法通行的路段,再徒手向上攀登,这是唯一的道路——顺着山体走势“飞升”直上——这是一代代戍边人用双手双脚攀爬出来的路。
高耸入云的山峰、几近垂直的小道,让人望而生畏,这却是民辅警巡逻途中的必经路段。
“以前巡逻,需要手脚并用连续攀爬很久,遇到手找不到着力点的地方,只能靠搭‘人梯’向上攀登。”2019年,老徐第一次到老卡分站开展勤务援助时,就对159号界碑的巡逻道印象深刻,“攀登途中千万不能往后看,双腿不禁地发抖,就无法前进了。”
“现在条件已经好了很多。”老徐口中的“好了很多”,其实也仅仅是在坡度最大的地方增设了几架“简易扶梯”。
今年年初,为了方便开展巡逻管控任务,当地干部群众利用树枝和竹竿,制成了梯子,再用铁丝、螺栓加以固定,搭在石壁之上,让攀登的难度降低了一些。一架架梯子依山而建,从山脚看去,一眼望不到头,“天梯”的外号也由此得来。
从山脚到山顶,只有不过200多米的距离,却需要攀登11架“天梯”、418级台阶,往返一趟需要1个小时。
一面是凹凸不平的山脊,另一面是深不见底的峡谷,民辅警们几乎都是贴着地面往上慢慢攀爬。到了雨季, “天梯”变得更加湿滑,攀登的过程也更加艰辛,往往还没到达界碑处,民辅警们藏蓝的警服外就穿上一件“泥土外套”。
一路上,老徐走得很小心,尽管脚底不停地打滑,但右手却紧紧护住背包,有经验的民辅警都知道,背包里一定有面神圣的国旗。“当亲手抚摸到界碑的那一刻,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到了山顶,民辅警们兴奋地奔向界碑,老徐从背包中小心翼翼地将鲜艳的五星红旗取出,大家最期待的“展旗”环节如期开展。
“看着国旗在界碑旁高高飘扬,我便打心底里感到自豪!”老徐望向远方,满脸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