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我已经在普洱市孟连县公信乡的南卡江边驻守了200余天。在这段时间里,有幸和当地的村民、民兵、乡镇干部一起参与到强边固防和疫情防控的工作当中,亲身经历并见证了当地干部群众如何在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的艰苦条件下,靠着砍刀锄头把几十公里的江滩陡岸变成了坚不可摧的疫情防控长城。
夏:雨水与守边
初到孟连县公信乡,适逢7月的雨季。山里的雨和其他地方的不一样,这里不需要天气预报,因为你可以看见那朵云是如何把雨水下着过来的。由于境外疫情肆虐,来到公信乡后,突击队迅速下派第一线。来的时候,我们都是轻装上阵,没来得及带齐装备,只能用一个塑料袋包住头,继续巡逻。大量的雨水导致南卡江水位暴涨,淹没了辛苦开挖出来的巡逻便道,冲毁了好不容易搭建起来的拦阻设施,给边境守护带来了不可预估的风险。
山体滑坡、道路塌方、齐腰深的泥浆,都不敌干部群众守好边的决心和守住边的责任。初来乍到,我们和村民一起就着方便面吃稀饭、一起徒步翻越永白勒、大石岩子,用真心换群众的支持。我们相信,只要脚上沾满泥巴,脑袋里就会有更多的办法,手上起了老茧,群众就会理解我们的付出。在当地傣、拉、佤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卡点搭起来了、一条条便道挖出来了、一段段防护网修起来了、一座座联防所建起来了。
秋:橡胶籽与护边
南卡江边种满橡胶树,这是当地群众主要的经济来源。入秋以后,成熟的橡胶籽一颗颗掉落在卡点新盖的石棉瓦上,“嘣”的一声迸裂开来。如今的公信乡江边,这样的卡点已经建成了173个,密布在24公里多的边境线上点点相望。
这样的铜墙铁壁,却总有人为了一己私欲以身犯险,置国法与疫情防控风险于不顾,试图越境偷渡。我们和公信乡干部职工一道组成护村巡逻队,每天夜里到各个关键的村口、路口、渡口查堵可疑人员。公信乡政府的妇女同志成立了巾帼护卫队,积极参与执勤值守工作。全乡400余位守边村民和70余名乡镇职工日夜坚守,犹如一颗颗小小的橡胶籽一样,身小却声大,落地便扎根,用心守护住这一方净土。
冬:云海与强边
入冬以后,大片洁白的云海,便会神奇地出现在山顶,覆盖住公信乡的每一座村寨,“云上公信”由此得名。
江边的橡胶树一夜之间落光了叶子,橡胶树停割期间,村民们聚在寨子里准备过年。我们抓住时机,开展“敲门行动”,穿过漫山的大雾进村入组到户,与“老布”“老咪陶”围着火塘话家常。从党对边疆人民的好政策,到国境、国门、国防、国家,再到疫情防控和强边固防,我们一起规划边境小康村建设,畅想边疆未来的美好日子。
我们把工作经费节省下来,为村里修建党建广场,积极宣传健康的场院文化,大力推进榜样引领、民族团结、党建强基,让边疆少数民族群众不仅从物质上摆脱深度贫困的帽子,更在精神文明上与我们党的初心使命牢牢结合在一起,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
春:嫩芽与兴边
立春时节,南卡江白天阳光明媚,夜晚值守仍需要穿大衣。卡点边上生长的野菜,冒出了嫩绿色的新芽,我们采来打了牙祭。一种叫做“棉果菜”野菜成了盘中餐,一种拿来煮水成了“卡点茶”。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我们才有机会静静体会这一抹春天的绿色。
跨入新的一年,“如何深入开展抓党建促强边固防,边境疫情防控如何提质增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边境稳不稳、边疆牢不牢,最终要靠世世代代生长在这方土地上的少数民族同胞。
“再走一遍、再沉一级、再提一点”,我们牢牢抓住“深入一线、依靠群众”这个法宝,一个卡点一个卡点地过,一个寨子一个寨子地看,一个党支部一个党支部地谈,同我们的联防所长、卡点长、村组长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共同建设边疆党建长廊,努力打造强边固防示范区。我们坚信,疫情终将过去,公信从此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