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来了!”2021年,站在海拔2600米中缅边境2号界碑旁,陈佳林热血沸腾。
陈佳林,保山市公安局增援腾冲边境疫情防控工作的突击队员。两年前,他从部队退役,之后通过保山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辅警招考,成为保龙二大队的一名辅警。如今因疫情防控需要,陈佳林再次回到腾冲边境猴桥镇,用实际行动践行退役军人“若有战 召必回”的铮铮誓言。
“我带点药在身边就行”
猴桥镇,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72.8公里,拥有保山市唯一的国家级一类对外开放口岸——猴桥口岸,是祖国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更是保山市疫情防控的最前沿。
“去边境参加抗疫工作,说不担心都是假的,但我是一名退役军人。国有‘难’,战‘疫’情,我不去谁去!”得知保山市要组建突击队增援边境一线疫情防控工作的消息后,陈佳林第一时间请战。
而就在临行之前,身体一向强壮的他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到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低钾血病”。
“不行,我必须上。”当警组长张卫周提出让其他人顶替陈佳林到边境参加抗疫时,陈佳林斩钉截铁地说,“我这个病只是偶发的,现在打了点滴已经恢复了,你们放心,我带点药在身边就行了嘛。”
火塘边军歌嘹亮
陈佳林驻扎的南2号卡点海拔超过2600米,入冬以来,气温骤降,简易的窝棚哨卡里,有一个不会熄灭的火塘。做饭、烤土豆、取暖聊天……陈佳林到来后,火塘边多了一个节目——唱军歌。
“当兵的时候,时常都能听到嘹亮的军歌,所以当大家围坐在火塘边取暖时,我就不自觉地哼出了声,想不到大家就跟着唱起来了。”陈佳林说。
“他唱得太难听了,我们跟着唱是为了纠正他的‘左声道’。”卡点负责人老李开玩笑地说,“但是想不到,唱军歌这种方式还真不错,能振奋人心,让大家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春去夏往,秋过冬来,变化的是四季,不变的是坚守。无论何时,每一名守边人都如同帐篷里不会熄灭的火塘,在祖国的边境上释放自己的光和热。
“能够守好边防线,也能守好战‘疫’线”
在距离窝棚哨卡不到50米的距离处,中缅边境2号界碑耸立在国境线上。每天早晨,陈佳林都会及时察看界桩是否完整、整洁。
驻扎在南2号卡点的队员负责巡防的边境线长6.5公里,完成一次巡防的时间需要在3个多小时。“我们需要沿着边境线巡防,许多地方人迹罕至,稍不注意便会跌倒,有时更会与猛兽相遇。”陈佳林说。
“这根是我的。”在窝棚哨卡外,陈佳林拿起一根被握得光滑的木棍介绍道,“这是我们巡防时驱赶毒蛇等猛兽的武器,也是走难行路段时,支撑我们前行的拐杖。”6.5公里的边境线,对于陈佳林而言,是一个曾经身着戎装的战士保家卫国梦想的延续。如今,他为了祖国边境的安宁和稳定,站在了抗击疫情一线上,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再次释放出他的光和热。“以前能够守好边防线,现在我也能守好战‘疫’线”!”陈佳林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