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瑞丽市人民法院充分利用党支部联系群众制度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优势,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院43名在编在岗党员与全市各族群众志成城、同心战“疫”,连续500多个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全院干警和来诉来访人员“零感染”,为不让一起境外疫情经瑞丽向内地扩散作出积极贡献。
包联社区网格管理,服务群众“零距离”
瑞丽市人民法院党支部包联网格化管理区域有1130户2887名群众,党员干部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网格对象“云管理”。建立53个面向群众的网格化管理微信群,及时宣传防疫政策和惩戒“偷引带”相关法律法规。
群众实事“立即办”。坚持每日早中晚三巡查,注重走访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办理并反馈。
多元解纷“在身边”。坚持矛盾纠纷隐患与疫情防控同步排查,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诉讼服务“掌上办”。疫情期间,推广使用移动微法院线上诉讼,实现网上跨域(境)立案、网上送达、网上保全、网上拍卖、网上庭审。
重点人群“强管控”。管理有1696名外地户籍人,252名外籍或无国籍人,流动人口比例达65%。
仅今年2月14日以来,组织全员核酸检测35轮9.6万余人次,封控小区执勤300余人次,开展网格巡查150余人次,搬运、发放物资30余吨,累计出动警力3500余人次,联系服务群众900户3000余人次。
搭建服务平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立案改革,积极搭建联系服务群众平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温暖。
打造少数民族特色诉讼服务中心。诉讼服务大厅将审判事务与当地少数民族特色紧密结合,设立傣族、景颇族等调解室,将诉讼文书翻译成缅文、傣文和景颇文。
完善便民服务功能。为行动不便的当事人提供巡回立案、邮寄立案、预约立案等服务,设立服务老年人绿色窗口,方便当事人诉讼。
全面推进立案改革。按照“一窗通办”的工作思路,实现案件“当场立、自助立、网上立、就近立”四位一体登记立案模式,构建“家门口起诉”模式。在疫情期间网上立案589件、跨域立案73件、协助跨域49件、办理线上跨境立案2件,为身在缅甸的外籍当事人线上授权委托视频见证及办理跨境立案相关手续。
大力推进集约化诉讼服务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审判辅助工作在线办理能力。2021年5月开始使用送达平台送达法律文书,进行集约送达。
打造多元解纷新机制,跑出司法为民“加速度”
设立家事、涉外等专门调解室,建立完善多元解纷机制,开展多元解纷工作。
组建红色调解审判团队。将支部建在审判团队里,2020年2月,开展家事审判试点工作,设立傣族、景颇族家事案件审判小组,办结婚姻家庭、继承纠纷案件304件,调撤率达76.64%。申请人身保护令2件,作出人身保护令1件。
党旗引领国门诉讼化解涉外解纷。在姐告设立“国门诉讼服务站”,把诉讼服务延伸至距边境线只有500米的地方,形成党建引领下“一庭一站一室、四三二一”涉外涉侨纠纷多元化解瑞丽实践。
打造服务营商环境党员先锋岗。选择业务能手组建“党员先锋岗”,制定司法措施有效应对疫情期间和疫后风险挑战,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9200余件,以调解或经调解撤诉结案5100余件,调撤率55.75%。靠前谋划,积极探索打造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发开放相匹配的司法服务保障体系,正在计划拟增设瑞丽法院自由贸易试验区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