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警界传真 > 正文
片刻不松懈 寸土不退让——怒江州强边固防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2-11-29  责任编辑:符晓

怒江大峡谷位于云南西北部的怒江州境内,横断山脉纵谷地区三江并流地带,最深处达3500米,是世界三大峡谷之一,被称为“东方大峡谷”。

峡谷西侧的高黎贡山与缅甸接壤,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祖国西南边陲劈出了一道巍峨的天然屏障,却也给怒江守边人设下了重重考验。450公里的边境线,是处处惊心动魄的“蜀道”,是日日风云莫测的变幻,更是代代怒江守边人最崇高的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怒江各族干部群众不懈努力下,怒江边境地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万千干部群众扎根边陲,“人人是哨兵、户户是哨所、村村是堡垒、生产是执勤、放牧是巡逻”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一座守土为国的坚强堡垒已然筑牢。远望五星红旗飘,近闻边关烟火馨,家家日子甜蜜蜜,人人感恩共产党,一道道兴边富民稳边固边的靓丽风景正在形成。

扬鲜红旗帜 保山河无恙

用“双崖以天力,万仞从地劈。云飞不到顶,鸟去难过壁。”形容峡谷边境的艰险,再确切不过,但一直以来,怒江守边人用勤劳勇敢、聪明智慧,甚至是鲜血和生命,在高山峡谷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你们赶紧撤,这油箱爆炸可不得了!”在修建贡山县边境铁丝网时,由于山高风大导致发焊机失火,丹珠铁丝网项目运输组组长及高山站站长丰成贵及时组织疏散工作人员。

为了抢救其他发焊机不被烧毁,丰成贵冒着危险冲上去灭火,可油箱还是爆炸了,他躲闪不及伤到了左手,造成严重烧伤,血流不止。

到医院包扎治疗后,医生让他必须静养,然而不到两天,再发现他时,已偷偷回到了岗位上。“我没事,这边山太陡了,交给其他人我不放心。”直到项目结束,丰成贵才去医院认真处理伤口。

“能接到这项任务是我们的光荣,能完成这项任务是我们的骄傲。我们将坚决完成任务,不让新冠病毒翻越高黎贡山!”丰成贵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贡山县边境物防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动员会上的誓言。

今年1月13日,贡山县应急连茨开镇应急排反恐维稳班基干民兵李正强,更是用生命诠释了守边人“镇守边关、视死如归”的忠诚担当。

35号界桩是贡山县唯一入缅通道,从茨开镇丹珠村往高黎贡山深处行驶37公里,九曲回肠,海拔陡然从1460米升到3414米。

2021年8月,寒冬将至,丹珠35号界桩联防所及相关设施建设需在一个月内完工,李正强主动参与最艰难的任务,顶风冒雨,肩扛手提,搬运重达100多斤的钢梁物资连续奋战达13个昼夜。

1月13日,李正强正在35号界桩联防所执勤,同事巡逻回来,发现他面色苍白、满头大汗,询问他的情况,已是呼之难应,立刻上报并启动应急救援。此刻,漫天的飞雪成了夺命的钟摆,大雪封断了道路,一米深的雪,似乎淹没了一切,短短40多公里的路,救援队伍来回却走了8个小时。面对严峻的边境管控和疫情防控形势,55天的风雪守卫,李正强同志牺牲在了工作岗位上。

其实1月11日开始,李正强便已经出现咳嗽、胸痛等不适,但他却一直向大家隐瞒着病情,有细心的同事发现,多次劝他下山看病,他却婉言谢绝,不愿给战友添负担,坚决站好自己的岗。

李正强的父亲是一名退役老兵,还是一名55年党龄的老党员。当谈及儿子的牺牲,这七旬老人长吁息,目光望向雪山上那点点闪耀的红,缓缓道:“当兵嘛……”

“冰霜不减嫣红色,路转峰回见新天。”那点点的红,是飘扬的党旗和五星红旗在交相辉映,它们震慑着一切来犯之敌,振奋着所有守边之心。

祖国雄伟的江山,总能孕育出英雄的人民。在怒江,还有成千上万像丰成贵、李正强这样不惜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神圣国土的守边人,他们从不喊苦,绝不退缩,党政军警民合力筑起道道人墙,扬起面面红旗,鲜艳的红色阵地在边境一线建立。

近年来,面对边境疫情防控、强边固防以及边境安全等严峻考验,怒江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始终战斗在边境管控、疫情防控第一线,从严落实“五级书记抓边防”和边境线“五级段长制”,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旗帜鲜明守边关,立下“军令状”、完成“死命令”。

全州共设立18个党政军警民联合指挥中心、明确州县乡村段长370名,临时党支部在边境管控一线及疫情防控卡点全覆盖,建立健全“支部领旗+党员领班+10户联防”管控机制和“点、线、面、网”防控机制,层层递进,形成了“州县乡村组”情报融合共享、指挥运转高效、勤务响应迅速、督导精准覆盖、舆情及时可控的五级联动一体作战体系。

聚人间烟火 铸钢铁城墙

怒江州边境一线多为荒凉的无人区,气候变化莫测、地形复杂多样,这些地方除了边防部队巡逻外,一直都很少有人类涉足,有些区域全年雨水不断、常年被大雪覆盖、无通讯信号的边境线,更是被守边人称为“死亡巡逻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无论多大的困难,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面对疫情严峻的形势,加强边防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技防物防设施大部分又需建在山脊、森林等不通路的地方,搬运建材只能用“人背马驮”的老办法,施工条件也十分恶劣,有的地方就算开出比往常高数倍的工钱也招不到工人。

福贡县金秀谷村嘎打三级联防所位于高黎贡山山麓,距边境仅十余公里,是扼守偷越国边境的重点关卡。联防所建设时正值雨季,距最近的村寨有4公里的山路,搬运建材成了最大的困难。当地群众听说工期紧材料运输有困难后,自发组织50人的青壮年队伍,帮助施工单位搬运建材,因熟悉地形,仅用三天时间就将建材全部搬运到施工地点。

没有抵边群众的支持,怒江州42个抵边警务室、79座抵边联防所、54.62公里边境铁丝网、41.89公里振动光纤、1.4万余套技防设备等边防基础设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投入使用,更不可能取得境外疫情零输入的战果。

“片马这个地方不是雨季就是冬季,13号、14号界碑不通路,山路泥泞,摔倒、划伤都是常有的事,遇到大雨连躲的地方都没有,巡逻一次至少用一天时间。”怒江边境管理支队片马边境派出所所长朱临江说,疫情发生后,强边固防力量不断增强,抵边群众也自发组织巡逻守边,硬是一步步踏出了这条巡逻路,比以前好走多了。

正说着,朱临江一行就遇到了从14号界碑方向来的“然门然”(傈僳语“妇女”)护卫队的队员。

“在疫情面前,每个怒江儿女都不是局外人,男人们在边境一线巡边守卡保卫家园,我们女人也要力所能及贡献自己的力量。”泸水市片马镇镇长欧梅英组建了一支由女党员、缅籍婚嫁人员和普通妇女组成的“然门然”防疫志愿护卫队,政策宣传、后勤保障、邻里互助,甚至巡逻护边都有这支护卫队的身影。

有人,有阵地,也就有了生生不息的烟火气。苦寒的边关,似乎也因寻常烟火气的聚拢,也变得温暖柔和了许多。这烟火气是国泰民丰,岁月安好,需要珍惜和守护,也需要奉献和担当。

怒江州近五分之一的边境线在贡山县独龙江乡,与缅甸有97.35公里的边境线,可全乡仅有4300余人,边境管控和疫情防控压力可想而知有多大。

“独龙江乡边境一线便道多,仅靠政府的力量防控是比较困难的。自己的家园自己守护,守护独龙江是我们独龙族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独龙江乡马库村村民江仕民表示,这是全村人的共同想法,并且说干就干,全都积极参与轮流值守卡点、排查巡逻等工作。

“特殊时期,我们每个人都提高了戒备,绷紧着神经。炎热的酷暑、刺骨的风雪、蛇虫的叮咬都不可能击退我们,因为我们看护的是自己的家园。”独龙江乡边境疫情防控突击队员胡宝和队友每天都会不定时地到边境线上开展巡逻,全面细致对边界标志物和边防基础设施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有“外来人员”,不放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可疑线索。

自疫情发生以来,怒江州广大干部群众踊跃奔赴边境一线,组成强边固防突击队,充分整合全州7642名边境网格员、650名联防员、1039名边境专职辅警、2091名护边员、111名界务员等群防群治力量,在边境一线日均投入2000余人全天候巡防守护。寒来暑往,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坚实的脚步和顽强的信念,征服了一个个令人胆寒的“无人区”和“死亡巡逻线”,有效遏制了境外疫情输入,打压了跨境违法犯罪高发势头,坚决不让新冠病毒翻越高黎贡山、跨越怒江大河。

建美丽家乡 颂绵绵情谊

自1952年独龙江解放后,党的光辉就一直照耀着这片土地,全乡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今天的独龙江乡,村村通硬化路、通5G网络,“互联网+教育”、互联网远程就医全面实施,群众住上了水、电、卫生设施齐全的安居房,全乡推广“林+”生产模式,实现“一村一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5万元,85%以上的家庭拥有了机动车。全乡上下谋发展,积极投身家乡建设的氛围浓厚,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成了云南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的鲜活样本。

11月12日,全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现场推进会在独龙江乡召开,会议明确指出,发展目标不变、建设任务不变,要进一步提升建设的内涵和质量,全力推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向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迈进,不断满足边境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年,怒江州加快推进兴边富民稳步固边行动,79个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在如火如荼进行中,亚坪村、片马村、丹珠村……一个个现代化的边境“世外桃源”相继面世。

“山清水秀人安乐,屋新路净边关美。”是福贡县亚坪村的真实写照,有村民曾形象地比喻说:“现在的亚坪村就像一位要嫁人的新娘,里里外外都是新的。”

村民的口袋鼓了、人居环境美了,大家的思想认识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少村民一到晚上都会到党群活动场所唱红歌、跳民舞,不仅唱出了亚坪人的喜悦,更跳出了亚坪人的精气神。现在担任广场舞义务教员的村民余花妮自豪地说:“别村都羡慕我们村,说我们村人心齐,生活有味道,日子有奔头!”

“怒江大峡谷旧貌换新颜,两岸到处是新房,人民心暖笑开颜,各族儿女和谐共处让幸福地久天长。”“公路弯弯绕雪山,汽车进来喜洋洋,独龙人民笑开颜,党的政策就是好,幸福不忘共产党。”……一首首群众自编的感恩歌曲在峡谷间传唱,抒发对党的绝对忠诚、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边境有我,请祖国和人民放心!”40块界碑在边境线傲然屹立,倾听着句句铿锵有力的誓言。

高黎贡山的一草一木见证着大无畏的守边精神,怒江的滔滔白浪叙说着“一步跨千年”的时代巨变……

目前,怒江州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党的好声音传遍边境一线,全州各族儿女爱党爱国爱家乡热情空前高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坚信“日子会越来越好,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