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警界传真 > 正文
传承“善洲精神” 培育“四色枫景” 赋彩“八零”大亮山
发布时间:2022-11-25  责任编辑:汪雨春

2022年,保山市施甸县公安局善洲林场森林派出所秉承“生态优先、保护为主、绿色发展、服务惠民”理念,传承善洲精神,培育党旗红、平安蓝、青山绿、暖心橙“四色枫景”,实现了连续十年刑事零发案、火灾零发生、安全零事故、矛盾零上交、群众零上访、执法零瑕疵、游客零投诉、队伍零违纪“八零”目标,为大亮山林海绿洲赋彩增色、固根守魂。

以善洲精神为魂,擦亮“党旗红”

善洲林场森林派出所自觉把传承善洲精神贯穿于基层党建工作,从善洲精神中汲取不竭动力,着力锻造坚强有力的党支部和党员干部队伍。

全面建成两个联动体系。与林区辐射周边三个乡镇芭蕉林、雷打树、摆田村三个村党总支联动,选派社区民警兼任党总支副书记,将林保林防、生态治理等工作融入村组工作整体布局,落实涉林意见建议10条。与周边乡镇公安派出所党支部联动,构建“党务共建、林区共治、工作互通、信息互联”工作格局,持续推进党建促业务的效能转化。

全面夯实党建基本活动。以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主要形式,引导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争做杨善洲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和忠诚、干净、担当的“绿色卫士”;注重支部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景区服务、巡林护林、隐患排查、应急救助、社区帮扶等日常工作和扫道路、清沟渠、除塌方等群众身边的“小事、杂事”,用实际行动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深刻诠释学习弘扬善洲精神的现实意义。

全面打造特色党建品牌。围绕“有特色”“有主题”“有内涵”“有成效”“四有”标准和“善洲精神发源地”定位,广泛开展“杨善洲与林场森林派出所的事迹挖掘”“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我是党员我先上”“讲善洲故事、悟时代初心”“培育‘善洲林’、种植‘生日树’”等特色党建活动,不断丰富党建载体、拓展党建阵地、打造党建品牌,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林场管理、生态保护第一线。

以联盟共治为基,织就“平安蓝”

善洲林场森林派出所推行“平安联盟”社会治理模式,凝聚起林区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切实解决基础性、源头性问题,筑牢平安根基。

创“双片警”工作模式。善洲林场森林派出所民警与周边姚关、旧城、酒房三个公安派出所社区民警以行政村为单位,结对设立社区“双片警”,坚持“出门一把抓、进门再分家”的思路,合力开展基础信息采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案件线索收集、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以及联勤巡防、工作宣传、群众服务等工作。

“双片警”模式实行以来,共采集“一标三实”基础信息5200余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2起、移交违法犯罪线索4条、排查整治风险隐患15处,开展入户宣传500余次,服务群众2500余人次,发放宣传单1万余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1500余人,周边村组有效警情同比下降20%,电诈实现“零发案”;未发生重大、敏感刑事案件以及群体性、涉林安全等事件。

建“平安联盟”治理模式。根据林场实际,将林场划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片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划定派出所所长和林场场长、派出所民警和林场职工、派出所辅警和生态护林员三级网格责任体系,人人明确职责、层层压实责任。

秉持“警力有限,民力无限”的理念,组建“善洲生态义警”、林区护林队、森林防火巡逻队以及护林员、林区调解志愿者、巡逻队等群防组织,根据时间节点和林防形势任务针对性开展工作,实现了林区安全巡防“全覆盖”,全面提升安全防范、治安管控、森林防火、便民服务工作效能。

善洲林场森林派出所设立5名“林区警长”,在林场周边放牧人、退休干部、老党员、致富带头人群体中动员设立11名“治安警长”,充分发挥林区警长理熟、法熟、政策熟,“治安警长”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互补开展日常巡护、思想教育等工作,不断提升林区治理能力水平。

筑“六位一体”防控模式。强化一所、一台、一室、一保、一哨、一网“六位一体”建设织密组织构架,将善洲林场森林派出所这“一所”作为全局枢纽开关;在杨善洲干部教育学院设立警务室,延伸服务管理触角;加强“瞭望台”“一台”建设,进一步细化瞭望巡逻制度,提升科学化巡视能力;敦促杨善洲干部教育学院建设保安室“一室”,着力强化单位内部安防能力。

紧盯辖区治保会“一保”组织,完善了公安、治保联动工作机制;在林场主入口、酒房乡坪子地和姚关镇大关箐入山口组建“一哨”,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哨卡”执勤,对进入林场的人员车辆开展防火登记检查宣传,筑牢安全防线;购置无人机常态化巡护,整合林场内70路视频监控、6台林区红外相机和乡镇进入林区的监控系统资源,“一网”接入指挥中心,提升林区可视化防管能力,实现科技赋能林场管护。

以生态和谐为纲,守护“青山绿”

善洲林场森林派出所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严格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为大亮山的绿色葱茏保驾护航,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严格执行森林警长制。严格贯彻落实《施甸县公安机关森林警长制工作实施方案》,搭建“公安局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森警大队直接负责、派出所牵头负责”的森林警长责任体系框架,确定各级森林警长15名,设立森林警长公示牌,常态化开展林区巡护和林区隐患清排等工作,实现林区管护“零盲区”。2022年,各级森林警长累计开展林区巡护1246次,累计行程逾20000公里。积极向县乡党委政府行业主管单位汇报,争取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470余棵古树名木挂牌保护。

严密开展护林宣传。长期以来,受历史发展局限性和群众生活方式影响,林场周边群众砍伐阔叶乔木烧炭售卖以及非法猎捕野生动物等行为长期存在。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善洲林场森林派出所立足群众教育和源头治理。积极拓展宣传广度和深度,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参与到巡林护林工作中来,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营造保护森林资源的良好氛围。2022年,共组织线上宣传110次、线下宣传22次,受教育群众8000余人次。

紧盯重点村寨,进村入户召开“火塘会议”,帮群众算生态账、经济账、法律账,倡导群众外出务工,改变生产生活和取暖方式,从群众思想源头预防和杜绝涉林违法犯罪行为。经过长期努力,解决了林场数十年欲解决而不能的问题,林场生态系统功能明显提升,建成森林面积3711.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98.94%,活立木蓄积量达33万立方米,每年产出服务功能总价值约9.61亿元;林区内生长着灰叶猴、豹猫、白腹锦鸡、白鹇等国家保护动物7种,水晶兰、金荞麦等国家保护植物13种,野猪、麂子等生物种群逐渐恢复,生物多样性逐步凸显。

严厉整治违法隐患。坚持以森林资源为中心,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秩序为重点,以服务“生态善洲林场”为出发点,认真按照“防范为主、打击为辅”和“预防工作做在案(事)发前”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昆仑行动”“长江禁渔”专项行动,严肃整治违法开垦、侵占破坏林地等问题,严控火种进山、林区用火等行为,扎实推进缉枪治爆、禁猎禁捕等重点工作,切实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扑、责有人担,为林场生态和森林资源的保护筑起一道坚实的屏障。

2022年,林区未发生涉林、涉野生动物案件,共救助野生动物26只,林场连续10年未发生林刑案件和火灾事故。

以服务民生为本,汇聚“暖心橙”

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百万警进千万家”“善洲故里先锋行”等活动,深入践行服务宗旨,扎实将“新五小工程”本土化,积极践行“枫桥经验”,做实“小警务”,服务“大民生”。

强化景区服务管理。善洲林场作为全县唯一的AAAA级景区,节假日期间接待游客峰值可达2400人次/天,景区安保、服务工作面临极大压力。善洲林场森林派出所在协同周边派出所和业务警种全力做好安全防范、隐患排查、交通疏导、秩序维护和疫情防控等日常工作的同时,主动融入景区服务大局,积极配合林场管委会、市场监管等部门扎实做好游客引导、专业咨询、矛盾调处、应急救助、投诉处理、环境治理等工作,不断增强游客的安全感、满意度。

2022年,善洲林场累计接待游客7.4万余人次,杨善洲干部教育学院累计接待学员12082人,未发生安全案事件和投诉案件。

优化周边群众服务。针对“林中有村、村中有林”这一护林难点,善洲林场森林派出所把“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指向林区,扎实开展信心、贴心、真心、爱心“四心”服务,主动协调当地乡镇党委政府,及时申报解决群众沼气池、农改厕等问题,林区周边群众的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提升改善,仅在善洲林场周边的沼气池和节能灶就建了4000余个,直接受益78个村民小组、3万余人,间接受益人口10万余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更加充实。

深化产业助力扶贫。善洲林场森林派出所主动融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大局,联动杨善洲干部教育学院和周边村寨,不断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积极引导周边群众依托善洲林场这一生态宝库,结合自身条件发展生态养殖业、林下种植、特色林果、特色无公害农产品加工以及新型电商等产业,促进群众增产增收,把绿水青山真正变成群众的“金山银山”。

善洲林场周边群众人均年收入由2017年的6000元提高至2022年的15000元,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畜禽养殖、特色养殖以及有机蔬菜、林果、食用菌、中草药种植以及火腿、肉肠、腌辣食品、核桃油、茶叶、蔗糖、山泉水加工等产业发展劲头十足,“万兴碧毫”“黑山银峰”“姚关火腿”等品牌享誉省内外,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群众致富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