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玉溪市以华宁县、易门县为试点开展县级公安机关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驱动两地公安情报预警、重点管控、侦查打击和整体警务效能大幅提升,取得实效。
2022年11月14日,玉溪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充分肯定、全面总结公安改革经验,印发《关于县级公安机关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推动公安改革工作全面迈上“快车道”。
强化社会面巡逻防控和定点值守
聚焦“三个导向” 深度优化配置
按照“做精机关、做优警种、做强基层、做实基础”总体方向,坚持“体制不变、机制先行”的基本原则,建立大警种联动运行机制。
坚持党建引领导向,推动联动运行。推进同类性质、职能相近的部门(警种)合成作战,建强党支部班子、领导大警种队伍,构建形成以情报指挥中心为龙头,综合保障部、政治工作部、监督管理部、安全保卫部、治安防控及行政管理部、刑事犯罪侦查打击部为躯干,派出所和交巡联勤、监所联勤为支撑的“1+6+N”工作机制,县级公安机关运行效能明显增强。
坚持系统思维导向,优化资源配置。立足“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职能和“去机关化、强实战化”策略,根据工作性质和任务,倾斜重点部门、重点业务,重置大部门大警种警力部署;以工作职责为依据,“装配式”配套装备、手段、信息等警务资源,最大限度盘活、用活现有警务资源。通过改革,华宁县公安局40名民警调整至更需岗位,优化出15名内勤岗民警加强至执法一线,大部门大警种战斗力大幅提升。
坚持优化协同导向,推动扁平运行。聚焦战斗力标准、立足实战化要求,建立“统一领导管理、平时分工负责、战时合成作战”的大警种扁平化、实战化、合成化运行机制,局领导由“分管”变“直管”,兼任大部门主要领导直接参与指挥、战斗,原中层领导既参与指挥决策又当战斗员,同步建立横向动态布警、合成作战的指挥调度机制和协调配合的联动机制,有效减少了请示指示和协调沟通环节,警务实战效能明显提高。
情报指挥中心精准高效调度
围绕“三个主业” 探寻战力峰值
紧扣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职责使命,将县级公安机关建设重点调整到情报预警、重点管控、侦查打击主业上,带动全警战斗力实现质变。
紧盯情报引领,构建“大指挥”体系。建立建强情报指挥中心,明确“最强大脑”“最强中枢”“最强后盾”定位,在县公安局党委领导下,行使指令下达、事件处置、资源调用最高权限,充分发挥灵敏广泛的信息触角和数据资源,全面收集研判各类不稳定要素和事件动态,推行“研、交、办、督、结、评”闭环管理机制,及时下派指令,精准调警处置,牵带警务工作由“被动型”向“主动型”升级。
改革以来,华宁县纠纷求助类警情现场办结率达90%以上,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类案件较改革前下降11.4%,刑事发案较改革前下降10.9%,未发生街面“两抢”案件。
紧盯社会治理,构建“大治安”体系。建立建强集治安管理和行政审批服务职能的治安防控及行政管理部,专职履行防范宣传、行政管理、行政处罚、对外协调等职能。联动运行后,有效打通了与外单位联合执法、信息互通、线索移交、案件移送等渠道,对外衔接更加统一;有效解决了以往对重点行业场所、重点目标单位交叉管理、重复检查等问题,行政管理更加顺畅;推动服务群众业务集中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服务群众更加高效。
紧盯打击犯罪,构建“大侦查”体系。突出公安打击犯罪主力军职能定位,全面整合侦查部门力量和资源,实行“统一管理、集中办公、资源融合,平时各司其职,重大案件合成作战”的“大侦查”运行机制,重建侦查打击实体,构建“以专业打职业、以团队打团伙”的侦查格局;以集约资源研判、集中统一行动、集体协同办案为导向,深入推进县级公安侦查打击新机制建设和集线索研判、组织发动、统一指挥功能为一体的县级智慧侦查中心建设,县级公安机关集群打击能力大幅提升。
改革以来,华宁县在立案同比下降情况下,抓获数较改革前上升108.43%、破案数上升100.7%、移送起诉数上升62.66%。
对电诈犯罪发起集群战
抓牢“三个重点” 夯实安全根基
坚持强基固本战略,把基层所队和一线执法部门置于基础性地位,紧盯警力保障、勤务模式、资源融合三个重点,坚决筑牢公安机关维护安全稳定的根基。
大力推动警力下沉。最大限度把改革释放的警力充实到一线执法勤务部门和基层派出所,坚决守住派出所警力占县级总警力40%的底线。改革后,华宁县公安派出所民警数较改革前上升4.2%,侦查部门警力上升20.69%。
深度优化勤务模式。按照“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思路,深入推进公安派出所“两队一室”改革,全面做专社区警务队、做强案件办理队、精综合指挥室,符合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基层公安警务运行机制不断健全,派出所风险预警管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案件办理能力不断提升。华宁县公安机关矛盾纠纷化解率较改革前提升19.5%,执法质量明显提升。
融合基层警务资源。按照“交通共管、堵点共排、乱点共治、治安共防、警情共处、信息共享”的思路,推进公安“交巡所”融合改革,通过搭建指挥中枢,科学布局设点,健全交巡所联勤机制,进一步提升巡逻防控、街面快反、接警处警、救助群众、应急处突的能力,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