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警界传真 > 正文
元阳警方“345工作法”亮剑缉枪治爆见实效
发布时间:2022-08-24  责任编辑:汪雨春

为进一步加强枪支弹药、爆炸物品管理,严打严治枪爆违法犯罪活动,确保辖区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今年以来,元阳县公安局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通过“345工作法”着力构建缉枪治爆县域治理新格局,助推缉枪治爆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年内,共收缴各类枪支614支,制式炸药47公斤,制式雷管661枚,军用子弹130发,射钉弹172发,手榴弹1枚。

抓实“三个一”行动部署,凝聚缉枪治爆新力量

形成全县“一盘棋”

成立元阳县缉枪治爆专项行动指挥部,加强组织领导,制定下发全县工作方案,最大限度地整合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乡镇基层组织以及群防群治力量等各方资源,形成“党政统领、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一盘棋格局。

坚定上下“一条心”

始终把缉枪治爆作为覆盖全县范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县委、县政府到各职能部门,从县公安局到各派出所,从乡镇到各村委会(社区)、村小组,层层动员部署,压实工作责任,切实将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上来。

坚持主抓“一把手”

落实各乡镇、各部门主体责任,“一把手”亲自研究部署缉枪治爆专项行动,分管领导专盯工作落实,严格督促落实属地、行业、部门责任,确保行动取得实效。

采取“四个一”特色宣传,全面释放缉枪治爆宣传合力

以“推进作风革命加强效能建设”为契机,坚持运用“一线工作法”走出机关、走进基层、深入农村,浓厚氛围、拓宽信息来源、广辟案件线索,增强全民参与意识,全面释放缉枪治爆宣传合力。

“一民族一翻译”

针对辖区少数民族聚居的实际情况,挑选工作经验丰富、法律知识扎实、精通少数民族语言的民辅警,逐一排查、逐一询问,同时将缉枪治爆相关知识录制成哈尼、彝、苗、瑶、傣等少数民族语言版本的宣传音视频,因地制宜利用车载喇叭、“村村通”广播等,向辖区群众滚动播放缉枪治爆内容。

“一村社一通告”

针对枪爆违法犯罪突出乡镇,整合乡、村、组三级资源,开展缉枪治爆宣传教育,入户面对面宣传1.5万余户,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

“一消息多平台”

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公开举报电话、发布宣传内容30余条,累计关注10余万人次,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缉枪治爆专题宣传,不断提升专项行动的聚焦效应,形成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踊跃举报的良好氛围。

“一企业一联动”

与辖区相关企业协商,督促加强企业矿区巡逻队员人员配置,同时扩宽举报宣传面,由公安机关负责核查,企业负责奖励非法采矿线索举报。截至目前,已收到举报线索9条,破案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3人。

靶向“五个一”治理目标,创造缉枪治爆新业绩

深入贯彻落实典型引路法,总结提出“五个一批”工作思路,实现政治、法律、社会效果“三统一”。

动员上交一批

成立工作专班,到各乡镇开展集中清缴,形成强大声势,成功发动群众主动上交非法枪支399支、军用子弹130发。

重点打处一批

依托信息手段对涉枪涉爆重点人员进行管控,快侦快破涉枪刑事案件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人,缴获非法枪支6支。

深挖震慑一批

深挖彻查涉枪涉爆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23人,清缴制式炸药47千克、雷管172枚,自制炸药65.5千克、雷管10枚,制爆原材料1.45吨,破获涉爆案件5起,形成“打处一起,震慑一片”的社会效果。

源头管控一批

对辖区内所有村社、单位、治安场所、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强化对加油站散装汽油销售、购买、运输、储存、使用环节的监管力度,开展各类检查90余家次,坚决确保辖区绝对安全。

警示教育一批

通过公开组织涉非法制枪、非法制爆、非法采矿等案件嫌疑人指认现场,及时将案件向全县进行通报,组织重点行业、单位从业人员签订责任书500余份、承诺书100余份,形成良好的警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