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警界传真 > 正文
传承“班洪精神” 当好新时代的“答卷人”
发布时间:2022-05-07  责任编辑:汪雨春

一纸书信,承载万千情怀, 2021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临沧市沧源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信中的深切勉励、谆谆嘱托和美好祝福让驻守在阿佤山这片红色热土的临沧边境管理支队班洪边境派出所全体民辅警倍感振奋和鼓舞。

班洪乡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 6.66 公里,辖区人口 1 万余人,是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上世纪 30 年代至 60 年代,震惊中外的“班洪抗英”事件和广为传颂的“班洪四大嫂”故事就发生在这里。驻守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的班洪边境派出所以创建“枫桥式派出所”为契机,紧紧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目标,将红色基因传承与枫桥经验紧密结合,打造警民良好互动的平安共同体,推动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转型升级,辖区内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初见成效。

守护平安,他们是美丽家园的建设者

1965年,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负责经营班洪饭店的武国馨、罗灿珍、李帮秀、李秀莲四位妇女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教导,依靠自己的力量,将饭店经营得有模有样。

“四大嫂”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了极大轰动,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1970年10月9日,《人民日报》以题为《红太阳照亮了深山小店》报道了班洪饭店“四大嫂”的事迹,从而在全国掀起“向班洪饭店学习”的热潮,发起了“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服务行业学‘班洪四大嫂’”的号召,“班洪四大嫂”成为一张享誉全国的名片。

穿过时间的轨道,“班洪四大嫂”的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班洪边境派出所民警的身上得到传承、弘扬。

班洪边境派出所全体民辅警发扬“不为困难找理由,只为解决想办法”的攻坚克难精神,坚持以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做优做精服务工作,努力打造群众家门口派出所,提升治安防控实效,强化服务群众效能,从“破小案、办小事、解小忧、帮小忙、惠小利”入手,深化扩展各项服务,为建设美丽家园添砖加瓦。

2020年疫情暴发,班洪边境派出所民警王志翔怀揣着忠诚为民的初心,始终坚守在疫情值守的一线。加班加点、通宵工作是家常便饭;暴雨酷暑、流调登记,他从无怨言。对自己的家人,他既感激,又愧疚。“对不起爸妈,不是我不想回家,疫情当前,我是警察,我不能退。”“对不起老婆,不是我不想陪你,实在是工作太忙,我是警察,我得冲在前线。”

艰难方显勇毅,担当彰显忠诚。王志翔是临沧边境管理支队许多坚守者中的一个缩影,他们挺身而出,逆行而动,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在抗疫一线,他们以信念铸就了忠诚警魂的底色,以奉献培植了服务于民的情怀。

服务群众,他们是民族团结的维护者

班洪所边境派出所全体民警牢固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履行民族团结义务;不断创新举措,积极组建民族团结工作服务队,定期开展民族团结宣讲;将“班洪四大嫂”“班洪抗英”等内容编印成为民族团结宣传册下发到各村组,引导辖区各民族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

“我们文化不高,很多字都不认识,派出所民警经常会下乡开展民族团结宣讲、法治宣传等工作,时间一长,我们也渐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只有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风雨无阻奋勇向前,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祖国才会越来越繁荣昌盛。”脱贫后盖了新房、买了新车的村民杨志良开心地说。

他们的祖辈都居住在大山里,语言和生活习惯各不相同,邻里间的矛盾和摩擦时有发生。作为驻村民警,杨飞像亲人一样融入居民中,每天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调解矛盾纠纷,引导他们逐渐适应多民族聚居的生活。

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民族团结、消除民族隔阂的“金钥匙”。今年1月25日,是农历的小年,尽管天气寒冷,但班洪边境派出所芒莱警务室笑声朗朗,该所联合芒莱、公坎两个村组开展的“警民连心庆小年”活动,吸引了各民族群众。警民一道包饺子、煮汤圆、吃烤串,各民族群众在欢乐的气氛中尽情地对山歌、唱红歌,畅谈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强边固防,他们是神圣国土的守护者

1885年,英帝国主义占领缅甸后,将魔爪伸向了阿佤山区,以班洪部落王——胡玉山为首的佤族同胞为保中国领土和矿产,誓死抵抗。最终于1934年2月8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班洪抗英事件”。

如今,驻守在这片热土的班洪边境派出所民警,克服了酷暑、严寒、孤寂等各种困难,用实际行动坚持和传承着“班洪抗英”精神,守护着神圣国土,守护着班洪的一草一木。

班洪的边境一线,丛林密布、荆棘满路,是没有通行道路的原始森林。班洪群众说,在以前,因为过于偏远,封山期间,群众在边境放牧、采药时被野生动物袭击、遭遇塌方泥石流被困等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出现突发的急性疾病不能及时送出班洪乡,十分危险。

自抵边警务室成立以来,民警就与群众一道前往边境一线悬挂国旗、标记领土。“移民管理警察就是我的保护神,是我的亲人和朋友,现在外出打工,家人也安心多了。”经常外出打工的边民群众岩茸说。

“社区工作在哪,我就在哪;警务室建在哪,我的根据地就在哪。”26岁的杨泽民是班洪边境派出所芒莱警务室的一名社区民警。每天在南滚河畔的原始森林中巡逻踏查,已成为他的必修课。

随着疫情形势的严峻,边境管控任务加重,为守护好国门安全,杨泽民与战友一道驻扎在边境线上,枕戈待旦,镇守边关,用实际行动守护着辖区群众的安全。每当问杨泽民苦不苦、累不累时,他总是笑着说:“巡逻道路很苦,每当感到累了,我就会想到总书记回信中的殷切嘱托,这里大片的国土,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我的家,我当然义不容辞,必须看好守好,这点苦和累又算什么呢。”

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演绎着一个又一个传奇感人的故事。虽然时代在变,但赤胆忠诚、卫国戍边的初心使命没有变;心系群众、竭诚为民的根本宗旨没有变;不计得失、甘于奉献,将个人之梦融入中国复兴之梦的家国情怀没有变。

守锦绣山河,护国泰民安,保万家灯火,是每个移民管理警察的使命所在、幸福所系。班洪边境派出所全体民辅警将牢记嘱托,践行好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当好收信人,做好续写者, 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履行好新时代移民管理警察的职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