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警界传真 > 正文
地下“尖兵”24小时不掉线守护昆明地铁运行安全
发布时间:2022-01-11  责任编辑:尹润云

不论是清晨,还是夜幕下,地铁站内我们总能看到昆明轨道公安分局民警、辅警的身影。

他们在站内维护治安秩序、救助困难群众、服务过往乘客、提醒乘客扫码亮码……看似简单的工作重复做,复杂的工作耐心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呵护着昆明市民的出行安全。

轨道公安分局民警、辅警用汗水换来安宁、用坚守换来稳定,用平凡铸就伟大,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

日均行走2万步 脚步丈量“地下安全”

2021年11月10日下午,昆明地铁4号线广卫派出所值守塔密站的辅警在巡逻工作时发现,该站厅垂直电梯突发故障,导致三名乘客被困,其中一名为3岁的孩子。好在这一紧急情况被当时正在巡逻的辅警发现,并及时上报到了派出所,同时联系了电梯维修人员处理。40分钟内,被困人员全部得到安全解救。

昆明轨道公安分局治安大队教导员尹林波说:“其他警种的主战场在地上,我们的主战场是地下。虽工作地点不同,但肩上的责任一样。”地铁作为连接城市四方的“交通枢纽”,虽警情较地面警情相对简单,但一旦发生公共安全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站厅、站台、列车及车辆段等重点部位的巡逻防控工作,昆明轨道公安分局制定并启动了“三巡”巡逻防控模式,确保轨道区域治安秩序持续平稳有序。“巡车、巡站、巡车辆段是出行高峰前必不可少的‘规定动作’,结束之后,还要展开其他的日常工作。”尹林波介绍,民警巡逻过程中,大到车辆段,小到站点卫生间都在范围内,一个站点就有20余个需要巡逻检查的点位。每天下来,日均步数高达2万余步之多。

据介绍,为全天候守护群众“地下”出行安全,地铁各个站点警力及安保力量,除了在地铁运行期间,负责站内的各类巡逻、排查工作,在地铁站关闭后,在各个站点内也有安保力量在驻守,做到24小时全勤、全覆盖保障昆明地下交通安全。

特定方式快速传递指令 一分钟内完成携装集合

昆明地铁大多数站点的设计均为纵向两到三层不等,站内乘客的流动高度依赖站内通道,一旦发生公安安全事件,地铁站内上下层工作人员可能因联系不便,导致影响处置效率。

以往站内相关工作人员互相联系高度依赖对讲机,但由于地铁内电磁设备较多,结构复杂,对讲机可能出现信号弱等问题,此外,用对讲机交流敏感警情还容易引起乘客恐慌。

为提高地铁站内的应急处突快速反应能力,昆明轨道公安分局创新性地提出了快速反应联勤联动工作新机制。即当站内发生重特大警情时,以特定方式快速传递指令,站内安保力量高效集结开展处置。

2021年,结合COP15安保工作需要,昆明轨道公安分局推进快速反应联勤联动工作新机制紧急拉练200余次,通过高频次高密度的演练,进一步固化轨道联勤机制,地铁安保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手检“七步法”+“智慧”安检 提升地铁安全等级

目前,全国尚无统一的地铁安检标准,如何评价安检工作长期成为老大难问题。

昆明轨道公安分局结合昆明地铁的实际情况,瞄准地铁安检不实、力度不一、标准不统一的短板,创新建立了一套手检标准动作流程,即“一看、二贴、三环、四重点、五查看、六复检、七报告”手检“七步法”。

为强化地铁运营安全,大幅提升安检效率,昆明地铁运营公司还在地铁1号线环城南路站、2号线火车北站引入了智能安检门。“通过试运行,智能安检设备能有效提升安检准确率,再叠加手检‘七步法’,在安检通行速率和安检效率上具有明显优势。”昆明轨道公安分局民警王竞辉介绍,现手检“七步法”已全线推广使用,有效地将各类危险品隔绝在地铁之外。

2021年,昆明轨道交通区域内治安秩序平稳可控,持续向好,全年应急事故零发生,刑事警情同比2020年下降18.92%。其中,扒窃警情358天零接报,同比2020年下降68.75%。创造出这一优异成绩的,是一支日夜守护昆明市民轨道出行平安的“地下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