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刑事被害人家属,老两口年老多病,家庭很困难,检察机关亲自来我家帮助我们,真不知道如何感谢你们……”这是一位七旬老人的恳切发言。事情源于一起刑事案件引发的被害人家属申请认定工伤行政诉讼案,法院一审、二审、再审均裁判不予认定工伤,申请人不服,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
大理市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了不予支持决定的同时,考虑到被害人家属已经年迈,家庭十分困难,结合“两进三下”工作要求,大理州市两级检察院汇聚各方力量,开展多元帮扶,到申请人家门口召开释法说理现场会,宣布给予申请人司法救助3万元,以解决其一家目前生活困难。通过灵活运用检察机关司法救助政策,有效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从涉诉案件,到矛盾化解,这个案例正是大理市人民检察院“两进三下”工作的小小缩影。
深度融合,扎实推进“两进三下”试点工作
2022年以来,大理市人民检察院按照州市党委、政法委关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安排及大理州检察院开展“两进三下”深度融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及时成立“两进三下”试点工作领导组,结合大理市实际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找准检察工作深度融入平安法治建设及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切入点,推动检力下沉、重心下移、服务下倾。在全市范围内分批次、分步骤推动“两进三下”,即“12309”进综治服务中心、检调对接进综治服务中心、公益诉讼检察监督下网格、社区矫正执行监督下网格、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下网格五项工作落地见效。
以“两进三下”为抓手,有效推动市域社会治理
抓实“12309”检察服务平台进综治服务中心。大理市人民检察院在喜洲镇、双廊镇、下关街道及南五里桥综治服务中心设置检察服务一体机、摆放宣传栏,畅通人民群众诉求表达通道,提高接访办信质量,把检察机关“12309检察服务平台”延伸打造为“检察民意中心”,真正实现检力下沉。通过第一时间联系各乡镇网格员了解掌握司法救助对象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进行救助,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29件41人。
着眼“检调对接”进综治服务中心。大理市人民检察院依托乡镇综治服务中心,搭建检调对接平台,根据综治服务中心要求并结合检察工作需要,定期不定期到检调对接点开展公开听证、化解矛盾纠纷等工作,推动检察工作落实落细落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接受“身边的检察院”服务。开展试点工作来,通过检调对接进综治服务中心化解矛盾纠纷23件次。
着眼公益诉讼检察监督下网格。大理市人民检察院从各乡镇、街道办网格员中选聘部分代表作为公益保护志愿者,充分借助并发挥网格员面广、点密、扎根基层的优势,提升检察公益诉讼办案质效,助力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依托该项工作机制,办理喜洲河道沟渠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文物和文化遗址保护、农村环境整治等领域行政公益诉讼案件60件次。
着眼社区矫正执行监督下网格。大理市人民检察院与市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科会商,以社区网格化为抓手,依托各乡镇街道、村、社综治服务中心平台,充分发挥网格员属地优势,了解司法所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监管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社区矫正对象漏管、脱管,预防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发现执行漏管2人,提出纠违意见27人次。
着眼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下网格。大理市人民检察院通过积极与综治办会商由网格员协助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协助监管帮教,帮助涉罪未成年人早日回归社会。同时探索建立“未检+网格”工作新模式,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建设。
民之所望,行之所向。大理市人民检察院以“小切口”全面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单元,推进检察工作向基层延伸,检察力量向基层延伸,检察触角向基层延伸,推进检察工作与“三中心”深度融合,切实将“两进三下”机制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实现治罪和治理并重的“大作为”,努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大理检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