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检察窗口 > 正文
晒单!楚雄州检察机关三年立办公益诉讼案件3038件
发布时间:2022-11-20  责任编辑:汪雨春

2019年以来,楚雄州检察机关共立办公益诉讼案件3038件。通过办案,督促有关部门恢复治理耕地、林地1400余亩,矿山4500余亩,回收和清理各类垃圾、固体废物5000余吨,恢复被污染的水源地55个,追偿修复生态、治理环境费用200万余元;督促整改不符合规范的网络外卖平台6个,外卖商户800余户;收回欠缴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30余万元、环境保护税150万余元。

专项活动 保护生态环境

近年来,全州检察机关加大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案件力度,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金沙江流域(楚雄段)环境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助力乡村振兴”“长江十年禁渔”等专项活动,共立办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类案件1396件。

从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中发现问题线索,立办案件44件,有效促进各类生态环境问题积极整改落实;采取补植补种、增殖放流、劳务代偿方式进行生态修复,实现司法、生态、经济共赢。

关注民生 做优为民实事

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和消费者保护协会的联动配合,在依法从严惩处危害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网络外卖餐饮”“饮用水源地保护”“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乡村食品安全”等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共立办食品药品安全类案件760件,织密食品安全监管网。

围绕防疫物资生产销售、医疗废弃物处置等重点领域,立办涉疫公益诉讼案件63件;积极探索惩罚性赔偿金适用,促进落实食品安全行业从业禁止,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助力治理 拓展案件范围

落实“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的决策部署,依法依规办理文物和文化遗产、安全生产、个人信息保护、英烈权益保护等法定新领域案件。

办理英烈纪念设施、文物和传统村落保护类案件85件,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传承红色血脉贡献了检察力量;办理安全生产类案件98件,有效推动安全生产事故源头治理;办理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类案件109件,切实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积极稳妥办理旅游消费、农业农村、特殊群体权益保护等领域案件29件,推动整治景区散装食品安全、乡风文明建设等公益损害问题。

协调联动 形成保护合力

建立“检察长+河(湖)长”“检察官+自然保护区”“检察工作服务站”等模式,增进信息共享,强化线索交流,形成共同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利益合力,开展巡河120余次,督促责任部门及时解决巡查中发现的问题线索210余件;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和被诉行政机关、法院沟通协调,有效解决争议分歧。

借助“外脑” 实现科技赋能

建设全省首家检察业务大数据中心,积极打造“数智楚雄”品牌,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办案动能,助力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实现提质增效。目前已完成37个业务平台融通,实现行政执法与司法检察信息共享。通过大数据对比、碰撞,共发现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线索431件,已立办涉及道路交通设施、水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税等领域案件137件,以现代科技擦亮公益保护“智慧之眼”。

突出宣传 扩大“朋友圈”

每年3月“公益诉讼宣传月”活动,多种形式开展“法律四进”,将公益诉讼制度深度融入法治建设;有序招募“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志愿者184名。目前,共收到志愿者提报线索9件,成案7件,发出检察建议6份;聘用13名来自环资、水务、工信等部门的专业人员担任检察官助理,为检察办案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