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曲靖市人民检察院举行以“水泽万物·益心为公”为主题的公益诉讼工作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2020年至2021年,曲靖全市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立案审查1405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364件,其中涉及水体、水资源治理保护的案件189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89件。通过诉前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有效维护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发布会上,曾获2018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闻人物”荣誉的何楚云在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她作为曲靖市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的负责人,专门负责全市公益诉讼工作。
发布会后,何楚云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两年来,她和市县两级检察公诉同行长年奔走在珠源大地山川河流,用铁脚板丈量山川河湖,巡山巡水。为了更好地履行公益神圣职能,她建了一个“珠源公诉老铁”微信群,她是群主,被大家亲切称作“铁公主”“云天使”“蓝护法”。
何楚云说:“我们这群‘公诉老铁’以曲靖检察院提出的打造珠源铁检精神,市县两级检察院全体‘公诉老铁’铁下心,铁面重拳治水,为还一方清波碧水担当作为、勇毅前行。虽然付出了很多很多,但看到现如今处处是青山绿水,还是觉得很值,心中有一种成就感!”
发布会通报了4起典型案例。
村民在以礼河河道圈地 “公益老铁”挥锹
以礼河被誉为会泽的母亲河。会泽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干警在巡河时发现,位于会泽县金钟街道石鼓村委会二组的以礼河段,有村民在河道中种植各类农作物,有的还用石头建起圩堤,圈成自家的菜园地,破坏水体生态环境,影响河道行洪安全。
会泽县人民检察院发现该线索后高度重视,及时与会泽县水务局开展座谈,了解以礼河道管理和保护的相关规定,根据会泽县河(湖)长制的有关规定,乱占是指未依法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围垦河道,非法侵占水域、滩地,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及高秆作物等行为。会泽县检察院公诉部门在履职中认为,会泽县水务局和金钟街道办事处怠于履行对以礼河的监督管理职责,致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受损。
2020年9月,会泽县人民检察院分别向会泽县水务局和会泽县金钟街道办事处提出检察建议,建议依法拆除违法占用河道滩地建设的圩堤、护岸等,铲平垒高的滩地,恢复河道原状,及时清除河湖管理范围内种植的高秆作物,恢复河道的行洪能力,确保汛期安全。
检察建议发出后,会泽县水务局和金钟街道办事处成立联合专项处置小组,到现场踏勘、张贴公告,阐明围垦河道属于违法行为,并督促村民尽快拔除种植的农作物。2020年11月19日,被监督行政机关会泽县水务局和金钟街道联合对被围垦的以礼河段开展清理整治行动,会泽县检察院对该案进行跟进监督,并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实地查看检察建议落实情况。历经3天,出动机械29台次,人员300人次,清理“乱占”围垦种植10000余平方米,切实消除种植农作物施化肥、农药等对河流的影响,确保河道行洪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公厕直排牛栏江 “公益老铁”亮剑
2020年7月,会泽县人民检察院按照上级检察院加大力度推动“金沙江流域(云南段)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专项监督活动”的工作要求,深入到会泽县牛栏江江底段迤车镇石桥村委会江底村民小组调研,发现一建在江边的公厕虽设有排污管道及化粪池,但其排污管道已经断开,污水通过该断裂的管道直接汇入江中。而且,临江而居的村民将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江中。
针对发现的问题,会泽县人民检察院联合迤车镇人民政府、曲靖市生态环境局会泽分局到迤车镇石桥村委会开座谈会了解到,江底小组村民生活污水排放处理存在两村委会缺乏资金和技术,村民多沿江而居,地势高低不平、地形狭窄,很难将村里的污水统一处理等多方困难。
牛栏江(会泽江底段)是会泽县与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的分界,3县村民已经形成交融杂居的形态,对牛栏江(会泽江底段)的污染现状,应由两地共同治理。
结合与鲁甸、巧家县人民检察院《关于建立牛栏江流域保护跨区域检察协作机制的意见》,会泽县人民检察院协同鲁甸县人民检察院共同到场调查取证,分别向当地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围绕两地协作机制充分释法说理,督促相关部门联合对石桥村江底小组村民生产、生活污水排放进行排查,依照国家相关标准规划排污管网建设。
检察建议发出后,迤车镇人民政府立即成立牛栏江边群众排污影响环境问题整改领导小组,向村民下发《环境卫生整改通知书》,要求村民做好“门前五包”,并联合曲靖市生态环境局会泽分局对当地居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制定了整改措施,督促村民自行修建化粪池,禁止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牛栏江。
富源县14个水库漏管 “公益老铁”织网补漏
多年来,富源县辖区内饮用水源地大河镇白马水库、后所镇二道沟水库、富村镇亦佐水库保护、竹园镇立新水库、墨红镇吉克水库等14个水库型水源点不同程度地存在保护不完善,水体遭到外来物污染等问题。
检察干警在履职中发现,部分水库隔离防护栏(网)缺失或遭到外来人员破坏损毁,部分水库“有门无禁”,外来人员可随意进入一级保护区内野炊、钓鱼、捕鱼、放养牲畜,在水体、库区遗留遗弃白色垃圾、杂物、牲畜粪便等;个别水库因地理位置靠近县道和村庄,难以防范外来人员进入,外来物污染情况较严重;个别水库存在二级保护区涵养林被村民少量砍伐情况;个别水库将少量建筑废料水泥遗弃在库区内等问题。14个水库均不能达到《曲靖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规定的监管要求,群众饮用水质量和安全不能得到有效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处于遭受侵害的状态。
2021年6月24日,富源县检察院邀请曲靖市生态环境局富源分局、县水务局主要领导,召开办理县人大《建议》工作联席会议,会上,富源县检察院与曲靖市生态环境局富源分局联合签发富检联发《关于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的意见》,与富源县水务局、河长制办公室联合签发富检联发《关于协同推进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保护工作机制的意见》。
2021年9月1日,富源县检察院组织召开“富源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磋商暨行政公益诉讼公开听证和检察建议集中送达”会议,对7个乡镇14个水源地管理履职不到位情形进行了公开听证,并公开送达《检察建议书》。各乡镇分管领导表示将真心接受检察建议并立行立改。
随后,墨红镇人民政府组织清理吉克水库水下的违规铁丝网,对吉克水库、迤黑水库新修建近1000米的隔离防护栏,将一级保护区的隔离防护做到整齐划一;富村镇人民政府对危旧的大竹林水库泄洪道进行修缮,以“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方式,组织志愿者清理亦佐水库、迤佐河水库库区垃圾;营上镇人民政府投资三十多万元对进入青松水库的道路进行修缮,把“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效应发挥到最大。整改工作效果较好,水库治理成效显著、水资源保护体系得到完善。进一步强化了富源县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的保护体系。富源县人大代表、富源县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
偏桥水库“三不管” “公益老铁”明责清权
地处宣威市与沾益区交界处的偏桥水库,是宣威市城市供水唯一的水源地中型水库。
然而,由于区位、历史等原因,在偏桥水库的管护方面,长期存在主管部门监管不清、职能不明等问题,偏桥水库成了“三不管”。宣威市人民检察院在工作中发现,沾益区炎方乡腻诺村委会村民生产生活污水、垃圾长期直接排入偏桥水库,水体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因偏桥水库管理涉及到水务、环境保护、当地人民政府等多家监管部门,且多家监管部门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职责不明确,一定程度上存在相互推诿现象,宣威市主管部门认为偏桥水库位于沾益区境内,应由属地部门进行管理,沾益区管理部门认为偏桥水库系宣威市的饮用水源地,应当由宣威市进行管理。尽管宣威市人民检察院积极履职,但偏桥水库受污染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曲靖市人民检察院在收到线索后,与宣威市检察院采取无人机现场拍摄、实地勘查、委托第三方水质鉴定、询问当事人等方式开展联合调查取证,同时曲靖市检察院还多次联合曲靖市生态环境局、曲靖市生态环境局宣威分局、沾益分局、属地乡政府到现场进行实地查看。
经过调查发现,沾益县炎方乡的腻诺村委会大部分面积位于偏桥水库二级保护区范围,一级保护区划定不明显,村民生产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垃圾对水库水质造成破坏,曲靖市检察院认为案件应由沾益区人民检察院管辖更为适合,遂将案件移送沾益区人民检察院办理。
为了确保整改取得实效,曲靖市检察院主动协同监管部门共同履职,与曲靖市生态环境局、曲靖市生态环境局宣威分局、曲靖市生态环境局沾益分局、沾益水务局、当地人民政府召开圆桌会议,促进行政机关对检察公益诉讼职能的认识,有效破解偏桥水库管理部分违法行为监管不清、职能不明等难题。
沾益区检察院在收到曲靖市检察院交办通知后,在曲靖市检察院查清的案件事实基础上,进一步调查取证。经调查,发现沾益区水务局、曲靖市生态环境局沾益分局、沾益区农业农村局、沾益区炎方乡人民政府等部门作为偏桥水库属地监管部门,在履职过程中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形,针对存在的问题分别向四个主管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
2021年8月17日,沾益区检察院对检察建议进行公开宣告送达。相关职能部门在收到检察建议后,结合自身职责积极进行饮用水源地保护宣传。
目前,偏桥水库二级保护区内住户生活垃圾均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周围人居环境得到提升,群众保护水源意识进一步提高,水源地水质得到提升,同时,相关职能部门正在探索建立跨区域饮用水源地受益方补偿治理方治理费用制度。通过面对面、点对点的沟通,形成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的良性互动,形成工作合力,实现双赢多赢共赢的良好效果。(甘仕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