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昭通市大关县人民法院“矛调中心”与大关县翠华镇永康村民委员会携手合作,运用“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的办案方式,成功调解一起爷孙俩因抚恤金引发的纷争,避免了爷孙两代对簿公堂。
案情简介
2017年,周甲(化名)在外务工中不幸因工死亡。周甲死亡后,经多方协商,周甲的第一顺序继承人父亲周乙(化名)、母亲王甲(化名)、女儿周丙(化名)共获得赔偿款120余万元,全部赔偿款支付至周乙的银行账户上。事后,扣除用于周甲丧葬事宜的费用后,赔偿款还剩110余万元。因周甲死亡时,周丙还属于未成年人,其应得的赔偿款一直由其爷爷周乙代为保管。现周丙成年,要求周乙将其应得的赔偿款分割给自己保管。周丙虽已成年,但毕竟还年少,周乙对其要求保管自己钱财有所担心,周丙却担心周乙挪用其应得的钱财而执意要求爷爷周乙返还。孙女周丙遂与其爷爷周乙、奶奶王甲因钱引发纠纷,双方共同向永康村委会申请处理。
永康村委会的调解员携双方当事人来到大关县人民法院请求共同处理该起共有物分割纠纷,同时向法院提供相应的调解记录等相关材料。
当日,“矛调中心”与永康村委会立即联动共同化解该起纠纷。办案干警经查阅本案材料及询问双方后,指导村委会调解员从法律关系的三要素,即主体、客体、内容(权利义务)出发,分析本案的证据材料,固定本案的法律事实,释明本案的法理和情理。通过运用“典型引路法”“亲情唤醒法”,双方在法律的指引下和亲情的融化下冰释前嫌。最终,本案在法院通过“诉前联动调解+司法确认”的方式,历时2个多小时得到了圆满化解,爷爷奶奶决定将80万元当场给付孙女周丙,并叮嘱周丙好好利用好该笔钱为自己的未来好好谋划。
下一步,大关县人民法院将充分运用“党建+”诉源治理,继续夯实“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诉源治理工作举措,以案普法,在基层党组织中培养一批法律明白人,让矛盾纠纷在诉前化解和源头化解。(鲁洪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