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法庭内外 > 正文
“法、理、情”齐上阵 大理市人民法院古城人民法庭化解纠纷“零距离”
发布时间:2022-08-12  责任编辑:符晓

“现在矛盾也解决了,希望你们兄弟之间、父子之间还是要放下怨气,常来往,毕竟是一家人。”8月8日,在大理市银桥镇某村委会,村民杜某一家共有物分割纠纷圆满完成调解。在大理市人民法院古城人民法庭(以下简称“古城法庭”)法官、大理市诉前委派调解服务中心古城人民法庭工作站调解员和村干部的见证下,被告向原告支付9.5万元。

这是今年大理市诉前委派调解服务中心古城人民法庭工作站成功调解的第70起纠纷。

此纠纷中,原告和被告是两兄弟,分家后,原告赡养父亲,被告赡养母亲。其母亲于今年3月发生交通事故意外去世,获赔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死者家属精神抚慰金约70万元。按照当地的习俗,分家后即为两家人,因此所获赔款均由被告占有。7月27日,原告将被告诉讼到法院,请求平均分配死亡赔偿金和精神抚慰金。

接到起诉材料后,7月28日,古城法庭工作人员立即到银桥镇该村调查走访。期间,村干部积极配合,为调查工作提供有用信息。法院工作人员还了解到,此前,该村委会已经组织了多次调解,但调解无果。

法院工作人员经当事人同意后,将案件流转至大理市诉前委派调解服务中心古城人民法庭工作站。经工作站调解员和法庭法官多次对双方当事人释明法律规定,同时结合本地民风民俗,最终达成被告向原告支付9.5万元的调解结果。“该起纠纷要兼顾法律和民俗,在民俗调解这方面村委会给了我们很多支持和帮助。”调解员董秀琴介绍。

这样的调解结果,既有效化解了兄弟、父子之间矛盾纠纷,也是古城法庭与基层自治组织合力调解基层纠纷迈出的重要一步。“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们会进一步加强与基层自治组织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把纠纷矛盾化解在基层。”古城法庭法官助理赵胜昌表示。

古城法庭位于大理镇阳和村委会南五里桥村,管辖大理镇、银桥镇和太和街道办部分地区的部分民事案件。除涉及婚姻关系、人身关系案件外,古城法庭均会在收案阶段告知当事人诉前调解的便利,除原告明确表示不调解的案件外,收案后流转至大理市诉前委派调解服务中心古城人民法庭工作站。该工作站成立于2021年11月,由两名特邀调解员负责诉前调解工作,致力于让各类纠纷通过最适当的方式和最快的速度得以化解,达到简单案件诉前调解、疑难案件精致化审理的最佳效果。

古城法庭通过构筑多元解纷模式,变被动应对案件增长为主动引导息讼止争,将大量纠纷吸附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提高司法效率、节约司法资源。今年以来,古城法庭共进行诉前调解司法确认70件,收案率同比降低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