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马街街道针对辖区治安复杂、矛盾纠纷类型多样的实际,紧扣平安街道创建“9个不发生”目标,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网格化监督指挥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四中心融合,走出了一条部门融合、智慧驱动、高效处置的“马街多元共治”新路子。
“四”融合提供一站式群众服务
今年10月,得胜家具城管理方与商户因租赁合同到期未续约,管理方停止对1楼商户供电,双方协商无果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马街街道综治中心获悉后及时采取措施,联合派出所、市场监管所等相关部门组织双方经多轮协商,同时引入专业法律力量从法律角度为为双方做了宣传和答疑,最终双方达成和解,避免了矛盾升级。
“辖区内有西部客运站、眠山公交车场等交通枢纽,新建小区、老旧小区、城中村、老厂矿交织,社会矛盾多元多样多发,基层信访维稳压力较大。”马街街道社会治安维稳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戴立谋介绍,马街街道位于昆明市西部城郊结合部,常住人口约10.5万、流动人口约3.9万,下辖11个社区(城市社区4个、村改居社区7个)。
为更好地化解基层矛盾纠纷,马街街道成立了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工作专班,建立临时党支部,形成党支部与试点同配备、党建与试点工作同谋划,探索党建引领市域社会治理的有效方式。同时,依托街道现有工作场所,规范化建设全新“四合一”综治中心,融合现有信访接待室、案件交办室、矛盾纠纷调解室,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优化配齐人员、设备,做到一窗式受理、一体化办公、制度化运行。
同时,综治中心在化解矛盾纠纷的过程中按照“1+4+N”模式,即“1”个服务窗口,“4”个中心,法律援助、心理干预、诉源治理、基层协商等“N”个特色功能模块,紧盯与群众密切相关的社会治安、矛盾纠纷等突出问题,做到“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重点人员联管、基层平安联创”,构建高效实战的“一中心”指挥体系。
综治中心还充分发挥信访接待大厅、信访分流点、法律补给站的作用,推行重点项目定期反馈的“阳光服务”,让居民群众及时了解拆迁进度、过渡费发放、回迁安置等工作进度,大大减少了辖区上访率,实现街道、社区、辖区单位、居民四级服务平台互联互通的“一站式”办理模式,真正让群众“少跑腿”。
“四”融合搭建一体化联动指挥平台
面对辖区内的复杂情况,马街街道整合基层治理3平台系统,以智慧西山指挥中心建设为纽带,融合“雪亮工程”建设,搭建一体化联动指挥平台,实现事后“救火”变为超前预防、应对迟钝变为及时快速、管理控制变为多元协同的“3大转变”。
“综治中心建立了街道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指挥系统,以综治信息系统、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网上接访系统为支撑,实现了综治相关数据资源的互通共享和挖掘分析。” 戴立谋介绍,通过综治中心多元化对接各部门业务系统,加快感知、政务、社会等数据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建立重点人口、重点场所、重点区域数据库,打通部门之间、条线之间的数据壁垒,形成“采集上报—核实立案—分类交办—处理反馈—督办结案—考核评价”的闭环处置流程,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样样有规范。
综治中心还进一步健全网格化治理架构,形成“网格化管理—矛盾纠纷排查(信息收集)—研判预警—联动处置化解”闭环管理,做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不上行。在“1+9+X”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综治中心设置11个社区三级网格、45个基础四级网格,深化补充97个居民小区(小组)五级网格,同步配备105名五级网格员,推选422名“楼栋长”及“十户长”,实现管理服务全覆盖。
通过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会商研判机制,综治中心与相关单位、部门分析研判,确定风险等级,制定应对策略和预案,确保群众合理诉求解决到位、不良情绪疏导到位、生活困难救助到位,真心实意把弱势群体救助好帮扶好。
依托“四中心”融合管理机制和综合指挥系统,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马街街道综治中心实现街道状态实时监测、异常情况智能预警、关键问题智慧决策、重大事件协同处置,打好矛盾化解主动仗。(刘琴 邓清文 陈晓波 张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