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缥缈,远山如黛,沿蜿蜒公路盘旋而上。9月20日,“奋进新征程 云南更平安”全媒体采访组一行来到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诸多殊荣的漾濞彝族自治县光明村。从闭塞落后旧山寨到安全幸福“示范村”,实现华丽蝶变的光明村处处呈现出幸福安康新气象。
获得诸多殊荣的光明村 胡妤雅 摄
拆除“旧墙院”村容村貌焕新颜
头顶云雾脚踩霜,雨后的光明村美丽幽静,300余户人家依苍山西坡而居,座座青石瓦屋掩映在绿树之间。
“云上村庄”光明村 胡妤雅 摄
“村里家家户户都没有院墙,开窗可见绿,推门就是景。”光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雪明说,村里治安越来越好,实施“院子入景”工程后,村民们纷纷拆除自家院墙,对庭院进行精心改造,让家中精致小景融入村中生态大景。
有了庭院景观,村里的环境卫生当然不能落后。光明村成立环境卫生管理委员会,与垃圾清运公司合作,形成“户日常清扫、组定点收集、村定时清运”的常态化机制,在村内安放垃圾桶、配备保洁员,教育引导群众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做好庭院房屋清洁,确保村子干净整洁。
雨后的光明村美丽幽静 胡妤雅 摄
为保护好秀丽风光和自然环境,光明村成立村级生态委员会,积极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村内项目施工、农业种植、畜禽养殖监督,严格要求村民守好自家“责任林”“责任山”“自留地”,把植绿护绿责任落实到村到组到户,切实保护好绿水青山。
如今的光明村旧貌换新颜,村变美,户变靓,打开“墙院”处处是风光,成为名副其实“树在村中、房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美丽云上村庄。
平安共建共享矛盾纠纷不出村
今年,云南省制定出台《云南省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及工作指引,大力打造一支群众身边的基层法治人才队伍。光明村积极参与,目前已培养“法律明白人”9人,为提升乡村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水平,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提供法治人才保障。
“法律明白人”李斌接受记者采访
“我是法律法规的宣传员,也是社情民意的传递者。”光明村党总支第一支部书记兼大坪地村民小组长李斌是村里持有资格证的“法律明白人”之一。参加“法律明白人”培训后,李斌对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了更深入了解,他运用所学,最大限度地把街坊邻里的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消化在基层,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核桃小镇图书室 胡妤雅 摄
“为了让民主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光明村集中力量到平安家庭、新时代十星级文明户、好邻居等创建评选活动中。”杨雪明介绍,在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中,光明村做到县、镇、村、组、户“五级联动”,并创新成立调解委员会、生态委员会、管水委员会等8个管委会,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全媒体采访组在图书室内观看光明村宣传片 胡妤雅 摄
近5年来,光明村没有社会治安事件和刑事案件发生,探索出一条“普法有站、解纷有人、护村有队、管水有制、种田有标、植绿有责、保洁有约”的“七有”乡村民主法治之路。
走上民主法治路乡村振兴底色亮
“村子和谐稳定,群众才能安居乐业。”杨雪明介绍,光明村把民主法治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立足核桃资源、生态资源,积极探索“五五”模式,以民主法治助推乡村振兴,特色产业风生水起,乡村发展蒸蒸日上。
沐浴在秋雨之中的核桃林 胡妤雅 摄
光明村核桃种植历史悠久,到处是成片的古树核桃林,百年以上的核桃树约有6000多株,核桃种植面积1.2万亩,人均100余株。依托核桃产业发展,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0余万元,核桃树成为群众的“致富树”,光明村成了名副其实的“万元村”。
核桃神树 胡妤雅 摄
核桃采摘期来临,一颗颗圆润饱满的核桃挂满枝头。“法律明白人”李斌主动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认真叮嘱村民要权衡利弊,避免因坡陡、树高而引发事故。村民们在核桃林中忙碌的身影挥舞竹竿采摘、装筐、搬运,井然有序。
另一边,前来度假的游客们正坐在民宿庭院中品茶赏景,和谐平安的光明村让他们玩得放心、舒心、安心。“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和古树核桃资源,我们打造了一批集休闲、度假、美食、民俗为一体的民俗客栈和休闲农家乐。”杨雪明说,村要富,依托优势找出路,乡村民主法治的良好氛围为光明村的发展增添新动能。(张琦敏 陈晓波 周恵琼 孙贵升/文 胡妤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