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服务云南高质量发展 > 正文
深化“警企村”联动共治 助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2022-10-24  责任编辑:汪雨春

玉溪市新平县扬武镇是玉溪市重要工业园区布局重镇,全镇共有工矿企业92家,2021年工业产值274亿元。近年来,新平县公安局扬武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载体,坚持党建引领,探索深化警、企、村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全力护航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辖区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

党建引领警企联建 主动融入强治理

深化党建引领,建强堡垒促队建。围绕“政治功能强、创新能力强、服务作用强、规范管理强、凝心聚力强”的公安基层党建要求,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以7名党员民警为主心骨,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凝警心、聚警魂。

警企党建联建,优势互补促发展。扬武派出所党支部与辖区15家企业党支部签订《党建联建协议书》,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凝聚合力”的原则,指导企业以党建引领提升单位内部防范能力,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平安建设。

党员民警入网,主动融入强治理。以“玉溪共治通”APP为载体,把辖区村(社区)、自然村划分为10个网格区、107个网格单元,党员民警融入村(社区)兼党总支副书记或主任助理兼“多网合一”副组长,将党建基因注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使辖区333名网格力量成为公安治安管理“前哨”。

用活“三项机制” 多元共治实现“矛盾不上交”

主动融入“三级书记”抓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推动镇党委建立村(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村(社区)党总支书记、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三级书记”抓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明确由副镇长兼派出所所长牵头,综治中心统筹派出所、司法、调解、治保等为主力,压实镇、村、组“三级”责任。三年来,全镇矛盾纠纷化解率为99.25%。

积极深化以案定补激励机制。将矛盾纠纷划分为简易、一般、疑难复杂、特别重大四类,争取镇党委政府支持,给予基层调解员不同标准的奖励补助,进一步激发工作热情,从“要我调”转变为“我要调”,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牵头建立接边地区联防联调机制。扬武派出所发挥牵头作用,与接壤的“三县五乡(镇)”建立以“治安联防、矛盾联调、信息互通、犯罪联打、平安边界联创”为主的接边地区联防联调机制。三年来共签订《接边地区联防联调协议》6份,开展警务协作51次,互通情报信息31条,调处矛盾纠纷21起,协助查处破获案件30余起。实现接边村、组十余年来无影响安全稳定的群体性矛盾纠纷。

构建“三网联防”,优防之举实现“平安不出事”

构建企业“联防网”,护航平安园区。深化大开门工业园区群防群治“3+N”工作机制,整合企业保卫力量和社区治保会、村组网格员等力量共604名,联合开展治安巡防、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流动人口管理、交通整治、法治宣传教育等工作,构建警、企、村共建共治共享新时代防控新格局。

做实“户户联防网”,打造平安小镇。推行“五户联保”自治机制,按照“住户相邻、邻里守望、相互监督”原则,农村相连户、临街商户、场所负责人签订《联户联防联包协议书》《五户联保承诺书》,向群众宣传“远亲不如近邻”的理念,营造“一家有难、大家帮忙,互相监督、和谐共处”的氛围。通过实施“五户联保”联防联治,实现危爆物品相互监督上缴、家庭纠纷互帮互调,共筑平安扬武。

警民共建“智能感知网”,防控提档升级。建成高清摄像头60余个,“四位一体”卡口2套,视频卡口7道、人脸采集设备2套。积极协调辖区企业投资建设39个高清摄像头接入公安专网。建立“扬武镇社会视频资源工作群”,整合社会视频监控300余家400余个监控摄像头,并服务日常警务工作,助力公安机关打防工作和服务群众提档升级。

扮演“三种角色” 护企惠民实现“服务不缺位”

搭好“连心桥”,增进民族团结进步。充分发挥“扎根彝家土壤、熟知彝乡民俗”优势,促进企业文化和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构建“企业发展,村民就业,收入稳定,企村和谐、乡村振兴”的幸福美好生活。2021年仙福钢铁集团上缴税收2.77亿元,招收当地村民5330人就业,人均年收入53616元;累计支持当地发展捐资3亿余元。当地群众支持仙福钢铁集团改扩建,主动搬迁涉及6个小组218户966人,实现群众整体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

当好“勤务员”,解决好企业“急难愁盼”。针对辖区矿山民爆物品用量大、安全隐患多的实际,采取“精准施策+闭环管理”模式,实现连续15年“零事故”。参与企业做好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及时核查外来就业人员,筛查本地外出流动人员,实现“企业复工复产到哪里,公安服务跟进到哪里”,确保企业稳定生产和发展。组织企业驾驶员培训交通安全预防,实现企业运输安全生产3年“零事故”。

做好“店小二”,提供方便快捷服务。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举措,服务窗口推行彝傣“双语”和“网上办、预约办”等便民利民措施,开通特殊群体“绿色通道”、提供免费上门服务,延伸服务触角。三年来,为民服务6461件次,满意率100%。牵头组建“烟盒舞救援服务队”,实施零距离服务群众,全时空守护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