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普洱市澜沧县人民法院聚焦市场主体需求,针对前期走访企业时收集的企业存在的隐患和风险点,及近几年民商事审判实践中涉企案件的共性问题,研究制定5项企业涉法律风险提示和防范对策,为企业在订立合同、履行合同、企业治理、劳务用工等方面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提出防范建议,引导企业管理者树立学法、用法、尊法及依法维护权利、依法寻求救济的意识,筑牢企业健康发展“防火墙”。
近年来,澜沧法院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不断优化诉讼服务,细化服务举措,为辖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高质量司法保障。
今年以来,澜沧法院先后建立法官直接联系企业制度,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和企业座谈交流,现场解答企业职工法律难题,建立健全涉企业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进组建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9个,形成“诉”与“非诉”的功能互补,依法高效审理涉民营企业案件151件,涉案标的4950万元,诉前调解涉民营主体案件共84件,涉案标的434.53万元,运用“活封”“活扣”等方式办结涉企执行案件31件,涉执行标的金额589万元,妥善化解企业纠纷。
针对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司法措施应对等问题,澜沧法院研究制定《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在合同履行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提示》《关于企业劳动争议风险点及防范对策》《关于企业在买卖合同履行中存在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提示》《关于企业在借贷合同履行中存在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提示》《关于在执行工作中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十八条工作指引》五项一对一、点对点的司法服务措施,旨在帮助企业从源头上堵塞管理漏洞,避免和减少法律纠纷,助力企业防风险、解难题、稳发展。
下一步,澜沧法院将立足司法职能工作实际,找准审判执行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结合点,主动融入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工作全局中去思考、谋划、推进工作,不断完善司法服务营商环境举措,创新服务理念和方式,为辖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全方位的司法服务,更好地构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和良好的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