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队伍建设 > 正文
大理市公安局“四管齐下”实现公安队伍革命性整体性重塑
发布时间:2022-04-12  责任编辑:尹润云

近年来,大理市公安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和对公安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运用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和典型引路法,培育民警“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凝聚新力量、采取新办法、建立新机制,推动队伍管理和公安工作实现革命性、整体性重塑,队伍表彰率从2019年的15%上升到2021年的58.63%,公安工作综合考评从2019年全州倒数第二跃升至近两年正数第一。

党委管总,全面加强政治领导

做实“一把手”工程。围绕基层所队党组织书记不善抓、不会抓管党治警及“两张皮”的现象,着力构建“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工作格局。成立由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的全面从严管党治警领导小组,凡是涉及管党治警方面的工作,由局党委“一盘棋”谋划;凡是党委决议的事项,均由一把手组织推动;凡是党内巡察,均由“一把手”牵头整改;凡是党内考核,均由一把手述职评议;凡是问题整改,均由一把手直接抓落实;凡是接受监督,均由一把手以身作则,切实压实一把手责任。

建立“一揽子”制度。坚持把堵塞管理漏洞作为党建强基固本工程,全方位构建从严管党治警工作制度体系。在全省率先出台最严“禁酒令”,刹住酒局歪风;先后制定民警归位办理案(事)件、“三公”经费季度检查、派驻机关纪委委员到财务单列部门监督等82项制度机制,实现从执法司法、能力提升、关心关爱、正风肃纪等方面闭环管理,通过“周评、月报、季研、年评”,推动各项机制落实落地。

实行“一竿子”到底。聚焦打通管党治警各项工作“最后一公里”及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建立“一竿子”到底的工作落实模式。建立党委、总支、支部书记“三级联述联评联考”、支部纪检委员向机关纪委年度述职以及党委书记、党委委员、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和党员“五张责任清单”和“驻局纪检组+机关纪委+派驻委员+纪检委员”专责监督全覆盖体系,对重大问题实行督察提醒函、专门会议点评警示,做到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确保各项工作一抓到底、落实到位。

教育管心,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政治教育“培根铸魂”。坚持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民警“培根铸魂”工程,丰富学习形式,培育学习自觉,汲取忠诚力量。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设立政治教育“强基课堂”、红色教育“固本课堂”、英模教育“榜样课堂”、警示教育“清源课堂”、互动教育“巩固课堂”五类课堂,开展“警营夜校” “风城大讲堂”38期,汇编理论成果23本,确保民警在政治理论学习中筑牢公安姓党的“根”和“魂”。

群众教育“启智润心”。深入运用一线工作法,以制度机制促进民警深入群众、扎根群众,厚植民警为民初心。创新推行“民警院坝(楼宇)协商会”,社区民警每半月一次、派出所每月一次、局机关每季度一次,走进农家院坝、商圈楼宇,通过召开圆桌会、火塘会、院坝会,向人民报告工作、收集民意诉求、解决实际困难,让到群众中去成为民警工作的“智库”。

文化教育“拴心留人”。坚持文化育警,通过丰富的警营文化提升队伍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启动富有白族文化特色的大理市警史馆建设,全警自愿无偿永久捐赠大理州州花—茶花,打造警营“茶花园”,增强民警归属感。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开展绘画、书法、经典诵读、观影、健步走、篮球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警营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育警的感召力,激励民警“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争先管事,永葆踔厉奋发斗志

暖警惠警聚警心。坚持关心关爱民警从小处着眼、从细处着手、从实处着力。制定能力提升、队伍保障等七项暖警惠警工作,分批完成职务序列晋升610人,为480名退休干部职工办理医疗互助、大病保险、体检,引导547名辅警加入保安公司工会。针对民警子女上学放学无人接送、照看的实际困难,推出接送照看托管服务,帮助民警解除后顾之忧,让“有困难找组织”成为民警的第一选择,增强民警职业荣誉感、认同感、归属感。

典型引路树标杆。深入运用典型引路工作法,把培育推树先进典型作为提振队伍士气、推动工作发展的内生动力。坚持即时表彰与定期表彰相结合,建立每月通报表扬、每季度评选表彰、每年推荐记功嘉奖机制,全面鼓舞士气、激励斗志。近两年来,培育了“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全国公安机关‘我为群众办实事’成绩突出集体”“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公安政治工作成绩突出个人”等一批先进典型,即时表彰奖励79个集体、477名个人,让广大民警辅警学有榜样、做有表率。

一所一策抓创新。紧紧围绕争创“全省一流县级公安机关”目标,打破传统队建制模式,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实行“一所一策”。湾桥派出所充分利用古生村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品牌,荣获全省公安机关“五强党支部”;古城派出所探索推出“旅居警务”模式,成功争创公安部一级公安派出所;法制大队强力推进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改革,率先在全省建成集执法办案、案件管理、涉案财物管理和执法监督管理为一体的“3+1”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一所一特色一亮点”争先创优的氛围越来越浓。

机制管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

针刺疗法防微杜渐。坚持从严治警严在日常、警钟长鸣,探索推出队伍“针刺疗法”。突出“排查”、“约谈”在队伍管理中的作用,由部门主要领导每月对民警、辅警可能存在的涉酒涉赌、纪律作风松散、社会交往复杂、家庭不和睦、经济债务纠纷缠身等隐患开展1次排查,部门主要领导、分管局领导、驻局纪检组组长、政委、局长逐级审核,一旦发现苗头隐患,迅速介入,实施“针刺疗法”,确保刺醒、刺痛、刺“出血”。2020年出台以来,累计排查隐患184人次,运用“四种形态”及时予以处理。

督查帮扶靶向治疗。紧盯自查不严、不全的问题,推出督察帮扶机制,定期交叉督导检查。参照党内巡察方式,结合政务督查、综合考评,建立基层基础工作督查帮扶工作机制,组建由局领导任组长的4个督查帮扶小组,每季度深入基层所队对基层基础、队伍管理等工作开展督查帮扶,帮助发现问题,实施“靶向治疗”。截至目前,共开展督查帮扶13轮次,帮助发现并解决了191个问题,营造了相互帮扶、齐头并进的良好氛围。

家属共管杜绝真空。抓住民警8小时之外难管、失控的“牛鼻子”,推出“组织+家庭”双向管理模式。按部门建立48个民警家属微信群,由部门领导在微信群主动介绍、实时告知民警值班加班情况,及时通报民警工作成绩、现实表现、思想状况及立功受奖情况,及时发布各类违纪违法案例,及时了解民警家庭情况、听取家属意见建议,共同做好民警8小时外管理,做到隐患早发现、早提示、早解决,搭建起了有温情、有色彩的“连心桥”,受到了广大民警家属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