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五”普法 > 正文
展现“五有”作为 当好“八五”普法工作排头兵
发布时间:2022-09-02  责任编辑:汪雨春

今年上半年以来,昆明市各普法责任单位和各级司法行政系统以当好全省法治宣传工作排头兵为目标,认真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各项任务,以全方位统筹、多层次普法、具体化推进等方式,开展全民法治宣传工作,切实打造“昆明普法”品牌,展现“五有”作为,推进法治宣传工作开创新局面。

深化“一盘棋”统筹,普法工作组织领导有方

依托“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配合”的大普法格局以及“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四级普法网络体系,从统筹部署、协调推进和督导指导等方面深入推进法治宣传工作。                                            

全局部署,充分发挥市普法办统筹、协调、指导、检查、考核法治宣传教育职责,印发《昆明市2022年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昆明市委依法治市办印发《〈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工作任务分工方案》,有序推进“八五”普法规划贯彻落实。

全员聚力,完善普法责任制联席会议制度,印发《昆明市市直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2022年修订)》,进一步明确成员单位和司法行政各单位部门责任清单,针对青少年普法教育、创文法治宣传等,及时制定推进落实方案和工作措施,切实凝聚各普法责任单位合力,推进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法治宣传落实到位。

全程督导,针对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基层法治宣传等工作,制定督查检查方案,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组织工作检查组分别深入各县(市)区司法局、司法所和乡镇、街道、社区等开展调研指导9次,切实解决基层法治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

坚持“全民化”覆盖,法治宣传教育开展有序

以“法律六进+N”为有效抓手,灵活运用“线上+线下”双轨普法等方式,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法治宣传活动。

主题宣传常态化,结合重点时段和重点普法内容,以宪法、民法典宣传为重点,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云南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等新发布法律法规,组织各县(市)区通过“法律六进+N”开展“民法典宣传月”“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3·15”消费普法“放心消费在昆明”等各类法治宣传活动近1500场次;组织各单位部门参与由中国普法公众号开展的党内法规专项答题活动(第三批),全市共有2.4万余人次参与答题,排名全省第一。

线上普法多样化,创新“1开+4K+5G”媒体普法新模式,依托《云南法制报》《法治昆明》等报刊杂志、《普法进行时》《法治昆明》电视节目和“掌上春城”APP等媒体平台,持续开展以案释法、律师直播讲法、法治宣传片展播等多形式的线上普法活动。2022年以来,制播《普法进行时》《法治昆明》节目共66期;在掌上春城平台推出“30s普法时间”系列报道、推送各类法治宣传专题10期;利用学生暑假时间节点,在昆明教育电视台展播青少年普法教育系列动画片8部。2022年3月,《普法进行时》栏目播出《以法之名 守护少年的你》节目,邀请检察官为全市中小学生上一堂生动的法治课,节目点击量突破33万次,创栏目点击量新纪录。

服务大局精准化,推动普法工作融入营商环境优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生态环境保护等全市重点工作,分类别、分层次开展精准普法。结合“法律进企业”“法律进社区”等活动,深入基层组织开展面向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企业职工和村、社区人民群众的法规政策宣传、培训和法治体检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共开展法治宣传进企业活动110场次,8800余名企业工作人员接受了面对面的普法宣传。

聚焦“排头兵”目标,基层依法治理推进有成

深入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坚持以党建引领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突出基层法治建设规范标准,严格落实创建工作、基层法治实践和动态管理等各项重点环节和任务,推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水平提升。2022年上半年,省级35个“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已全部创建成功,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推荐名额2个已申报审核,市级102个“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已全部完成创建命名工作。全市所有创建成功并保留称号的民主法治村(社区)均实现两委成员“无吸毒、无刑事犯罪、无斗殴赌博”等“三无”目标,形成邻里团结、和睦相处、风清气正的新风尚。

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13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4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525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覆盖率达83%,超前完成2022年工作目标任务,高于全省“八五”普法规划70%的创建指标,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基层依法治理能力水平不断提高。

凝聚“专业性”力量,法治队伍建设保障有力

整合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律师等力量,配备全市中小学法治副校长1092名,覆盖1082所中小学校,切实加强未成年人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同时,积极开展“法律明白人”培养和“一村(社区)一法律服务员”等基层法治队伍建设工作,着力培养壮大一批法治信息员、宣传员、联络员、调解员、监督员“五员合一”型“法律明白人”队伍。目前,已实现每村至少培养3名“法律明白人”目标,全市“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市共有“法律明白人”6025人,组建“八五”普法讲师团、农村普法宣讲员、普法骨干等农村及涉农街道(社区)普法队伍4500余人。

立足“地方化”特点,普法宣传氛围营造有效

坚持“党建+法治”阵地打造,将法治文化阵地与地方特色文化、群众生活相融合,加强对乡村法治庭院、广场、长廊、宣传墙以及农家书屋等普法阵地建设,开展村(社区)7个法治文化阵地项目建设。目前,全市共有法治文化主题广场(公园)41个,法治文化设施1272个,法治图书角1146个,法治宣传大喇叭3770个;“八五”普法开展以来建成的县、村(社区)法治文化公园(广场)已有1.5万人次参观使用,部分法治文化场所日均接待可达2000人。

下一步,昆明市将继续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强化“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狠抓基层依法治理,全力推动“八五”普法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