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保山市政法系统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推进政法领域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21年,保山市提出以奋斗的姿态全力打造“云南最平安城市”,如何实现这一预期目标?近日,记者专访了保山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李绍才。
群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率连续三年蝉联全省第一
记者:2020年保山市政法工作取得哪些成绩?
李绍才:2020年,保山市政法部门健全完善政治督察制度,对市级政法单位党组(党委)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和省委实施细则情况启动首轮政治督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督促抓好整改落实,确保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
积极抓好边境管控和疫情防控,建立政法委员会委员挂钩联系抵边村工作制度,由10名政法委员分别挂钩联系10个抵边行政村,实行“一对一”帮扶指导,实现全覆盖。
进一步抓实边境疫情防控措施,筑牢边境乡镇、抵边村组、边境通道等多道防线。在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工作中,创新多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式,建立家庭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相关经验做法得到广泛推广。
着力抓好平安保山法治建设,全面统筹推进政法领域政治安全、社会稳定、社会治安、公共安全、边境安全、重点人群服务管理等各项工作,保山市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群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率实现连续三年蝉联全省第一。
全力以赴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战,群众对扫黑除恶成效满意率位居全省第一。
保山市狠抓禁毒人民战争,破获多批毒品刑事案件,全市吸毒人员戒断巩固率持续提升,新增吸毒人员连续4年下降,建档立卡吸毒贫困人员如期脱贫。
“八个着力”奋力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记者: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保山市委政法委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等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怎样确保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李绍才:平安是最重要的民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2021年,保山市政法工作以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为抓手,主动作为、大胆实践,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以奋斗的姿态全力打造“云南最平安城市”。
着力加强政法机关政治建设。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层层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研讨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和省委实施细则,健全完善协管协查、执法检查、案件评查等制度机制,确保“刀把子”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
着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高位推动,基层行动,举全市之力开展创建活动。坚持对照标准,突出重点;坚持重心下移,下抓一级;坚持发现问题,源头治理;坚持家庭评估,预防为主;坚持完善机制,落实措施;坚持广泛动员,反复宣传。
着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加强情报信息收集研判;深化反恐怖反渗透反颠覆反邪教斗争;加强网络空间综合治理,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净化网络环境。
着力筑牢边境安全屏障。严格边境管控措施,落实市委和政法委员挂钩抵边村制度。持续开展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提升边境治理水平。完善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边境城乡治理体制。加强边境管理,强边固防,确保边境安宁,把疫情堵在国门之外。
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保山。扎实抓好信访维稳工作,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持续深入打击群众反映强烈的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突出违法犯罪。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以自治“消解矛盾”,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
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保山。健全党领导的全面依法治市制度和工作机制,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健全完善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制度,营造公开透明、规范有序、公平高效的法治环境。
着力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要乘势而上、乘胜追击,始终对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保持高压态势,坚持露头就打、打得彻底,让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乐。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在市委的领导下研究制定关于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巩固专项斗争成果的实施意见,提高扫黑除恶法治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巩固和深化专项斗争成果。
着力抓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一次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激浊扬清式的“延安整风”、铸魂扬威式的主题教育,筑牢政治忠诚、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弘扬英模精神、提升能力素质、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打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铁军。
2021年,保山市委政法委以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着力点,奋力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保山、法治保山,用政法队伍最优秀的品质、最优良的作风、最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张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