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奋力推动云南省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 实践成效 > 正文
人民网专访普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尹凌云
发布时间:2021-11-06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普洱
 

为推动全省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力维护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即日起,云南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立足云南政法工作实际,联合人民网云南频道专访州(市)党委政法委书记,共同开展推进云南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大讨论。

以下为专访内容:

尹凌云:通过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思践悟,我认为,普洱市政法机关关键是要同全面依法治市、建设法治普洱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切实做到“深学之、笃信之、践行之”,把科学思想转化为保障“普洱之治”新效能。具体来讲,我有五个方面的思考。

近年来,普洱市不断健全党委领导法治建设的体制机制,组建了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四届市委八次全会把“法治普洱”纳入“六个普洱”工作架构,把法治作为实现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经略周边、扫黑除恶、绿色发展等方面,交出了一份份丰硕的成绩单,推动法治普洱迈向良法善治的新高度。

第二,抓实“两支队伍”,彰显全面依法治市重要保障作用。推进全面依法治市,要抓实领导干部这支“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是法治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党政主要负责人是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关于法治建设的决策部署,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推进法治建设起到关键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厉行法治、依法办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

第三,把握“三个关系”,明晰全面依法治市科学方法理论。一要把握政治与法治的关系。本质上,没有脱离政治的法治,更没有超越政治的法治。我们要把准政治与法治的关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三要把握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坚持依法治国必先依规治党,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体系,加强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落实和监督检查,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依规治党带动依法治国,推动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党内严格按照党的章程和党内法规行事,在工作中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在社会上带头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实际行动捍卫宪法法律权威。

二要抓实严格执法这一关键。近年来,普洱市行政执法效率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的规范性、公信力进一步增强。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情况仍有发生,行政执法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及行政执法的总体水平距离严格规范文明执法的要求仍有差距。严格执法,要坚持规范执法。以持续推进综合执法改革为抓手,推动权力、责任、负面“三个清单”制度全覆盖行政执法机关,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和合法性审核机制,强化食品药品、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公共卫生、野生动物保护等重点领域行政执法,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环境提升等领域法律法规执行。严格执法,要坚持文明执法。文明执法,要把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结合起来,既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又善于运用释法析理、说服教育、思想疏导等方式,努力扩大教育面,减少对立面。

四要抓牢全民守法这一基础。2020年、2021年,我们接续开展“法治进乡村”“法治固边防”等系列普法活动,4600多名政法干警和基层综治力量全员深入基层、走进农村,对200余万市民进行面对面普法宣传,民众法治意识显著增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在2020年全市命案下降47%的基础上,2021年以来,全市共立破命案8起(同比下降 42.9%),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发案率较去年均有所下降。当前,普洱市乡村人口仍占绝大多数,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法治观念、法律意识、维权能力还比较弱,一定程度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风气。要以推进“八五”普法为牵引,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结合边疆、民族、农村等实际,开展一批法治宣传教育、建设一批法治宣传阵地、创作一批法治文化精品、培养一批乡村“法律明白人”“四个一”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风尚。

二要打好社会治理“总体战”。近年来,普洱市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基层平安创建覆盖面、公众公共安全感、群众安全感综合满意率逐年提高,2020年,普洱市群众安全感综合满意率为96.39%(排名全省第三),镇沅县、思茅区、景谷县获“平安县(区)”荣誉称号。同时在网络安全、矛盾化解、基层基础等方面仍存隐患,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前瞻性、预见性和防范化解能力还不足。要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紧盯影响政治安全的风险点,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持续打击整治非法宗教渗透和邪教破坏活动,健全反恐防暴工作机制,依法打击网络黄赌毒、网络传销、网络套路贷等新型网络犯罪,维护网络信息数据安全,营造清朗网络空间。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基础工作信息化、规范化、精细化,加强综治中心、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把网格作为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整合社区、网格、企业单位等社会治理力量,推进党建、综治、信访、城管等网格“多网合一、一网运行”,搭建社会治理实战化平台,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荣誉称号。要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矛盾隐患动态排查、防范化解,畅通和拓展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的途径通道,加强房地产、交通、环保、互联网金融等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集中排查化解,推进命案防控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无命案县(区)、乡镇(街道)创建力度,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四要打好政法领域改革“攻坚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顺势而为、主动作为,敢于涉险滩、啃硬骨头,蹄疾步稳推进改革,执法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明显提升,2020年普洱市执法满意率为95.86%(排名全省第五)。在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普洱市排查整治了干预司法“三个规定”“两有一压”、违规违法办理“减假暂”等各类顽瘴痼疾660个,这些影响司法公平正义的问题都与执法司法责任落实不到位、相关制度不健全有关。推进政法领域改革,要严格落实司法责任。落实政法单位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健全落实领导干部办案情况通报制度,不断强化法律监督,实行办案质量终生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要注重加强对政法干警的履职保护,健全容错纠错制度,不断增强队伍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要深化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改革和建设。健全政法机关分工负责、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加强执法司法办案各环节的衔接和制约监督。针对扫黑除恶、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等暴露的突出问题,严格规范“减假暂”,整治提前出狱、纸面服刑,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让司法腐败无处藏身。要深化诉讼制度改革。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正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百的伤害。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统一常见多发刑事案件基本证据标准,坚决纠防冤假错案。

法治是安邦定国必不可少的“规矩”,没有法治,野蛮就会失去缰绳,弱者就会受到欺负,要实现地方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长治久安,最根本在于法治。普洱市将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循法而行、依法而治,在法治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普洱。

<p style=" padding: 0px; text-align: center; Microsoft YaHei" ,="" 微软雅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