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奋力推动云南省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 实践成效 > 正文
打好市域治理“四张牌” 建设平安幸福新大理
发布时间:2021-03-09  

大理州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1期试点为契机,主动作为、先行先试,打好市域社会治理布局、防控、建设、落实“四张牌”,努力探索符合时代特征、满足人民期盼、体现白州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子。

——抓责任分解,打好精细化统筹谋划布局牌。一是坚持高位统筹。州委书记亲自挂帅,州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州委书记、州长作出批示,明确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2020年建机制,2021年见成效,2022年达目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同时,将试点工作列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督查项目,纳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平安大理建设一体部署、一起推进、一并考核。二是坚持整体联动。成立州委平安大理建设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综合、考评、督导、宣传4个工作组。办公室主任由州委常委、州委政法委书记担任,抽调20名骨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负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部署的协调推动落实。三是坚持责任压实。各县市党委、政府承担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主体责任,全州12县市均成立由县市委书记任组长,县市委副书记、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平安建设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全州110个乡镇成立党委政法工作领导小组和平安建设领导小组,配齐配强政法委员并落实政法津贴,统筹推进县市乡镇试点工作。

——抓重点攻坚,打好常态化风险隐患防控牌。一是着力推进综治中心建设。统筹推进州、县(市)、乡(镇)、村(社区)四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按照“六有”标准整合资源,设置矛盾调解、心理咨询、视频监控、治安研判等功能区,打造“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N”的智能化模式,让综治中心成为应对矛盾风险的最前沿、联系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二是着力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全州共设置网格16841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20414名。教育引导党员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努力构建“党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格局,全州涌现出一批乐于奉献、为民解忧的“金花”网格员、“阿鹏”网格员,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问题在网格中解决、矛盾在网格中化解”。三是着力推进重点行业治理。强化源头治理、依法治理、行业治理、综合治理,着力解决社会治理的堵点、痛点问题和顽瘴痼疾。聚焦旅游行业乱象,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与市域社会治理试点相结合,开展文旅行业问题专项整治,文旅行业呈现出“履职尽责更加主动、黑恶势力一网打尽、行业新风初步显现、矛盾纠纷逐步下降”的良好势头。

——抓好难点突破,打好智慧化治理模式建设牌。一是大力推进政务服务。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模式,普及“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掌上通办”“一次办成”等智慧服务。全面推广“一部手机办事通”,为群众提供个性化服务。二是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把“雪亮工程”建设作为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的龙头工程,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共享化建设助推全州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目前全州建成公共区域视频监控摄像头112717路。三是持续深化“平安乡村”创建工作。以平安乡村建设为契机,建设平安乡村视频监控平台,对重点路段、部位以及各单位、村委会等公共区域及群众家庭视频监控系统有效整合,统一接入派出所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四是稳步推进“智慧小区”建设。以智能化安防体系和大数据汇集应用为支撑,在物业服务住宅小区全面推广建设人脸识别、车牌识别、高清视频等无感采集前端,实时采集人、车、物等基础数据并汇聚至公安机关,目前全州建成各类卡口1561套,人脸识别抓拍机1639套,进一步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智能化水平。

——抓示范带动,打好标准化全面推进落实牌。一是深入挖掘当地民族文化底蕴。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凝聚社会治理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强大“向心力”的作用,做文化人,不断画大社会治理的“同心圆”。大理市喜洲镇法庭结合喜洲地域特点和白族“耻讼”的风俗习惯,设立“金花调解室”,在家事纠纷,相邻权纠纷,宅基地建设和土地租用协议纠纷中,借助特有的民族、习俗亲缘性,使得矛盾迎刃而解。二是创新推动“五治融合”示范建设。创新“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五治融合示范建设,选树一批目标导向明确的特色村组,坚持以点带面,全面推开。洱源县郑家庄以突出“自治强基”为目标,以民族团结共同进步为根推动“五治融合”。祥云县刘厂镇王家庄,以突出“政治引领”为目标,以红色基因弘扬传承为魂推动“五治融合”。大理市阳和村委会南五里桥村党支部构建了“党建+社会治理”工作格局,全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宗教和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洱源县右所镇团结村委会强化“法治保障”,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教育和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做到小事不出村组,矛盾化解在萌芽,多年来各民族守望相助,团结如家人。三是鼓励打造市域社会治理“地方”品牌。白族人口占比90%以上的剑川县邀请白族语言学家,采用汉语拼音标识的方法,整理出白、汉双语常用法律条文互译本,开展汉、白双语普法和庭审工作。弥渡县苴力镇小村的“女子调解队”走家串户为邻里调解矛盾纠纷,深受村民好评,多年来全村无一起群体上访事件、无一起刑事案件、无一名干部违纪违法,成为全州平安创建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