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人眼里,检察官是公平正义的化身,甚至还意味着无所不能的力量。然而玉溪市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柏利民的经历却告诉我们,在检察官头顶的庄严国徽之下,承载的是责任、担当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2019年,由中央扫黑办挂牌督办的孙小果等35人黑社会性质组织案起诉工作交由玉溪市人民检察院办理,7月,刚刚办完另一起重大涉黑案的柏利民成了这起全国瞩目的涉黑大案的主办人员。该案涉嫌9个罪名、15起违法犯罪事实、150册卷宗、43个辩护人,社会关注度极高,即使对从检30多年的柏利民来说,也是压力和动力并存,理性和激情交织。
柏利民介绍说,孙小果案最大的难度不在于对证据的审查,对事实的认定,最大的难度在于对这个案件的定性和适用法律。首先是从证据处理开始,其次根据法律规定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四个特征,再结合全国扫黑除恶的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最后来审查孙小果这个组织是否完全具备和符合刑法规定的黑社会性质这四个特征。
为了写好孙小果涉黑案的《起诉书》,柏利民字斟句酌,把它当作一件法律艺术品来打磨、雕琢。柏利民说,有时候就觉得无从下笔,但是因为我们是按照要经受得住全国这样一个评判标准来写,不但是法学界司法界,还包括全国人民的一个评判。要以这么一个标准来要求,所以我们还是一直精益求精地把它改到最好。
从第一稿到最终定稿,柏利民前前后后修改了32次,历经专案组8次讨论、用时两个多月。
为保证这起案件的庭审效果,柏利民所在的办案团队准备了多达102页、5万多字、涉及90多个问题的《质证、答辩提纲》,几乎社会各界关心或可能问到的问题,他都想到并做了精心准备。
玉溪市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柏利民:“因为这个案件最后是公开审理,有全国的主流媒体来报道,然后还有很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来听。所以在这个当中我们必须要做到万无一失,要精准完备、充分指控孙小果黑社会组织。要把他的社会危害性,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充分地揭露出来。还有就是要深挖他犯罪的原因。”
精心而又充分的审查起诉和出庭准备为孙小果等35人涉黑案的顺利审判打下了坚实基础,35名被告人全部受到法律的严惩,该案的办理也成了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标志性案件。
也正是长期坚持严谨细致、精益求精,柏利民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公诉人提名奖”、“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全国检察业务专家”等100多项国家、省、市级荣誉。
33年的从检经历,柏利民办理过的案件不计其数,在他看来,不管是孙小果及其他犯罪分子纷纷伏法,涉案“保护伞”最终被打落这些具体案例,还是社会对各类案件关注度的普遍提高,都是我们国家法治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法治环境越来越好的一个缩影。
玉溪市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柏利民:“我们国家首先是一个法治国家,任何人的一切行为都只能依法行使,只能在法律规定下来进行,不能超越法律的规定,作恶多端必将尝到法律制裁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