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扎实开展教育整顿 锻造云岭政法铁军 > 政法英模 > 身边的感动 > 正文
他将自己比做泥 让众人踩出一条道
发布时间:2021-05-20  责任编辑:符晓

  他是一名移民警察,始终守卫在国门一线;他也是一名医生,做边疆群众的健康保护者;他还是一名老师,扶弱帮幼传递党员能量。 

  因为表现突出,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荣登2016年中国好人榜,荣获公安部边防管理局“爱民固边先进个人”、云南省文明办“云南好人”称号、云南省第五届云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云南省边防总队“优秀共产党员”2次、“优秀基层干部”1次、西双版纳州道德模范等荣誉。他就是人民的“儿子”,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磨憨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朱石河分站办公室主任蔡永旭。

 

  

  

    24小时“上门服务”的乡村医生 

 

  都说做好事、做实事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实事。医科大学毕业的蔡永旭为了兑现刚入伍时“我一定要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的承诺,扎根西南边境一线易武镇曼乃村走村串寨爱心义诊,坚守了14个春秋,守出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 

 

  

 

  在边疆义诊,蔡永旭服务的对象多是一些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儿童还有贫困户,于是他除了义诊、免费送药外,遇到家庭困难的,还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他们买些大米、棉被之类的生活必需品。2009年9月,蔡永旭在义诊时得知一名叫李小顺的瑶族老人,无儿无女,就住在四根木头支起来的窝棚里,四面无遮无拦,生活也是勉强度日,蔡永旭看到心中一阵酸楚,于是蔡永旭积极协调易武乡政府支持,并自发在朋友圈内筹款1万元,为老人建起了一间小小的砖房,同时还购买了棉被、食油、大米等生活必需品,平时隔三差五再忙也要到老人家里坐坐。而李小顺白内障看不见、也听不懂汉语,可是每次他都能准确的知道蔡医生来了,然后紧紧的拉着他的手,开心的叫他“儿子”。2020年,已经快90岁的李小顺本应搬进国家为建档立卡户建盖的房子安享晚年,谁知他在搬进去一个星期后,自己又拖着行李回到了那个小屋,任村干部、书记包括蔡永旭怎么劝他,他都不搬,执意的表示就住在他的“儿子”为他盖的小房子里。

 

  

 

  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让“蔡医生”在这边境线上小有名气,经常有人请他上门看病,他也不论是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还是夜深人静,酷热难当,总是随叫随到,“24小时上门服务”从来没有怨言。2019年的一个傍晚,下着雨,蔡医生又去村里义诊,突然村民杨恒找到了蔡永旭,说自己怀孕的妻子肚子疼,在当地卫生院保守治疗了好几天也没好彻底,希望蔡医生帮忙看看,到了他家后,蔡永旭通过多年行医的经验判断可能是孕期胆囊炎,情况十分危险,需要尽快手术,于是当夜赶紧帮忙联系将病人送去了市医院。因为送得及时,手术十分成功,大人和小孩都没有危险。 

  14年来,蔡永旭开展爱心义诊2000余次,处理紧急医疗事件20余次,帮助过与李小顺情况类似的孤寡老人6名。期间,共组织公益筹款8万元,蔡永旭也拿出了4个月的工资。 

  一心向党传递正能量的国门老师 

  对人民充满感情,将百姓放在心中。传播能量、资助未来,蔡永旭用无怨无悔的奉献,润泽着一个个鲜活生命,为乡村教育事业敬业奉献,展现一名普通党员的赤诚情怀。 

  

 

  爱生如子、倾囊相助,大爱无言、润物无声。马叭红塔小学是中老边境上的一所“国际学校”。蔡永旭永远不能忘记,他第一次见到孩子们的情景,穿着不合身的衣服,坐在四面都没有玻璃的教室里,手里是已经短到几乎握不住的铅笔,当时他就想:“孩子的学习情况关系到他们未来的成长,也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发展啊!”于是蔡永旭同志发动同事与学生结成对子,将孩子们的现状告诉自己的朋友,走访企事业单位,通过网络上传学生学习生活照片等各种方式,广泛争取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积极为学生筹集爱心物资。闲暇之余,他还经常到学校里客串老师,给孩子们讲红色故事和党的知识,教育孩子们要对党感恩、好好学习。 

  

 

  13年来,蔡永旭为马叭红塔小学募集资金5万元,衣服17000余件、被褥390余套、鞋子500余双、图书3600余册、学习文具3500余件,有600多名学生在这受到了帮助。 

  年少时满是敬仰,成年之后接力医路。郑晶与郑鑫是易武乡曼乃村委会新寨村民小组两名品学兼优、勤俭孝顺农村孩子,也是蔡永旭从初中就开始一直资助的学生,当初两兄弟正因家庭贫困即将面临辍学,蔡永旭得知情况果断决定,断断续续筹得近4万元为他们助学。工作之余,蔡永旭还不间断到学校看望兄弟俩,了解他们学习、生活情况。春去秋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爱心助学结硕果。郑晶兄弟俩奋发学习,如今他们都跟随蔡永旭的脚步选择从医,一人是护士已经就业,在2020年疫情防控中主动要求走上抗疫第一线,另外一人今年也即将毕业,他们说,最大的愿望就是像“蔡爸爸”一样,成为一名医生。 

  坚守国门英勇战“疫”的移民警察 

  戍边卫国、忠诚担当,蔡永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国门边境一线构筑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竭力维护国门边境一线的安全稳定,让边疆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实现一名普通党员的光辉理想。 

  

 

  蔡永旭驻守的中老11号界碑段,边境线长45公里,有24小时执勤点位4个,民警却只有13人。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蔡永旭同志一直牢记移民警察守护家园、守护国家安危的责任。在“防止境外疫情输入战争”打响的第一刻,他说“我作为一名老党员,又懂医学知识,我能更好的保护好自己,让我来”,主动请缨前往疫情防控卡点一线,和同事们一道,肩负起保卫国门和疫情防控的双重任务,虽在他所在的单位是边境线上偏远地段,出入境人员极少,但他没有一天放松警惕,认真参与每天12小时巡逻轮值,不畏艰辛,勇战疫情,默默无闻地燃烧着自己的青春热血。抗疫至今,共检查人员3860余人,车辆1480余辆,遣返车辆230余辆,遣返人员430余人,累计抓获偷渡人员30余人,全力以赴织密边境疫情防控安全网。 

  

 

  在这场战斗中,蔡永旭还不忘自己医生的使命,疫情前期,防疫物资紧缺,他主动承担采购任务,将电话打到昆明、上海、北京……在最短的时间内为边境上的抗“疫”人员们争取到一次性口罩、防护手套、体温计、消毒液、酒精、防护服等防疫物品1000余件,为一线抗疫的战友们解决了燃眉之急。执勤之余,蔡永旭又提着药箱,背着消毒工具,和乡干部一起走村摸排宣传,并上门消毒、测量体温、赠送防控物资。个别村民存有抵触情绪,不愿量体温,蔡医生就上门做思想工作的方式,劝抚他们每天保持轻松的状态,接受量体温和及时向村里说明自身健康情况。期间,他累计入户宣传12000余人次,赠送防疫物资约5000元,预警感冒发烧人员12人次,实现了驻地无输入、无感染的防疫目标。 

  蔡永旭貌不惊人、语不豪迈,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将自己比做泥,让众人踩出一条道,以人民群众的心愿为自己最大的心愿,用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移民警察这个神圣职业的无比热爱和满腔热血,书写自己无悔的青春。(磨憨出入境边防检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