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扎实开展教育整顿 锻造云岭政法铁军 > 政法英模 > 身边的感动 > 正文
李军:用一生做公平正义的“江三木洛”
发布时间:2021-05-07  

  李军,一位土生土长的西盟人。自从1985年云南民族大学政法系政治专业毕业后,分配到西盟县人民法院工作。35年来,李军把年华奉献给了阿佤山的法治事业。从书记员到审判员,再到现在的员额法官,支撑他坚持下去的,是一颗坚如磐石的法治初心,也最终使他成为西盟县人民法院的“江三木洛”。

  

 

  1985年的西盟法院只有15名干警,法律人才极度缺乏。第一天踏入西盟法院的李军就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不易。李军不仅要从事办公室文秘工作,还得配合审判庭兼任书记员。在经历了第一次调解的不安和慌乱,第一次庭审的紧张和焦虑之后,为了快速掌握专业知识,迅速提升业务能力,李军抓住所有机会勤学苦练。即使工作再忙碌,也会定期抽出时间看书学习,向前辈请教专业问题。

  2019年,西盟县人民法院开始实施云上调解工作,方便群众解决诉讼和调解工作。李军已经50多岁,本可以享受荣誉的他依然孜孜不倦的努力学习着新的审判工作,使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展云诉讼和云调解,对于年青人来说操作并不难,但对于李军而言,只能靠死记硬背来熟悉操作流程。

  法官不仅要熟悉业务,还要通晓民风民俗,了解当地的少数民族习惯。只有做到两者兼顾,才能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原告张某和娜某因房屋后面种植的一颗桃子树发生邻里争吵,娜某对张某说了许多过激的语言。张某认为娜某的言辞不仅侮辱了自己,伤害了自己的民族自尊心,还引起自己家庭不和,于是向法院提起了民事诉讼。李军主动邀请单位里的佤族同事一同前往案发地调解纠纷,借助佤族法官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耐心释法明理,从邻里关系进行劝说,并引用佤族英雄“三木洛”为人谦逊、做事公正的故事进行调解,最终,让被告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原告家中,李军和同事共为见证人,张某和娜某进行和解,划定了屋后荒地的使用界限,一起邻里之间的名誉权纠纷,就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他经常给我们讲解办案要点,以及实践的经验。我们西盟群众的法律意识不高,每次下乡都要带着普法和释法的责任下去,跟他们拉拉家常,摆摆人情,这是李法官的办案常规。”西盟县人民法院综合审判庭审判员刀达英说。

  2016年以来,西盟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始进入攻坚克难关键期。李军每次走村入户,都要给他们宣讲政策、普及法律知识、调解矛盾纠纷,鼓励有条件的农村青年外出打工,增加收入。2018年8月,得知西盟县公安边防大队招收辅警,李军及时联系挂钩户,还通知其他干警的挂钩户,鼓励符合条件的积极报考,最终6人被录用。在负责单位党建工作期间,李军根据院党组提出的“党建引领审判工作,奋勇争当佤山‘江三木洛’”工作思路,创新了党建“三抓实、三促进;三带头、三表率;三注重、三融合”的“三三”工作模式,不断构建党建引领审判谋发展工作新格局。2018年,西盟县人民法院被中共普洱市委授予“普洱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李军法官无论身处何种岗位,他都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始终把维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热情饱满的工作态度,投身于每一天的政法工作,作为年轻的政法干警,我们一定要向李军法官学习。”西盟县人民法院立案庭书记员高思嘉说。

  

 

  多年来,李军平凡的像一滴水,朴实的如一抹尘。历尽艰辛,只为一份公正的判决;风雨兼程,只为一个正义的宣判。从不为追求快速结案而草率处理,不因案情简单就轻率下判,始终保持着严谨的审判作风,认真负责地把自己所审理的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李军始终认为,办错一起案件对于法官来讲或许只是百分之一的错误,而对于当事人来讲就是百分之百的错误。35年来,李军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模范法官”荣誉称号;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云南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被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云南省法院系统优秀法官”荣誉称号;多次被西盟县委评为“优秀公务员”。

  “李军同志扎根西盟边疆法院35年,忠诚于党和法律事业,人生纯洁,是一名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优秀党员、模范法官,是我们法治路上的‘江三木洛’,希望全院干警弘扬英模精神,汲取奋进力量。”西盟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宏斌评价李军时说。

  而李军自己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法官,我将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勤奋工作,戒骄戒躁,向先进典型学习,向英雄模范学习,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合格的人民法官。”

  “江”在佤语里是“秤”的意思,“江三木洛”即像秤一样公平公正的佤族英雄“三木洛”,在佤族文化中代表着智勇双全、公平公正的精神。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新时代法官,李军不畏年龄,不惧挑战,勇于担当,继续奔跑着追逐自己的梦想。他认真开好每一个庭审,做好每一次调解工作,制作好每一份裁判文书,提高案件办理效率。以赤子的忠诚,以人民的名义,让天平在阿佤山闪耀,用一生做法治路上的“江三木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