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扎实开展教育整顿 锻造云岭政法铁军 > 政法英模 > 身边的感动 > 正文
黄方彬:人民的好交警
发布时间:2021-04-09  
  
你之所以看不见黑暗,是因为有人把它挡在了你看不见的地方!安宁祥和的背后,总有人在默默付出。在服务群众的路上,在打击犯罪的第一线,在禁毒战争的硝烟里,他们时刻有流血、有牺牲……据统计,2012年至2019年,全省公安机关共有139名民警因公牺牲,平均年龄仅为41.8岁,有1037名民警因公负伤。他们用血肉之躯,为我们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致敬云南公安英雄!

  

 

  
 黄方彬,男,汉族,1973年4月29日生,昭通市永善县黄华镇人,1995年9月参加公安工作,199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任永善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教导员。2016年1月5日,黄方彬在工作岗位上突发心肌梗塞经抢救无效不幸因公殉职,享年43岁。
  

  惩恶扬善 。1995年,刚从昭通警校毕业的黄方彬被分配到昭通市永善县公安局细沙派出所工作;1999年,黄方彬被调任治安情况复杂的昭通万和派出所所长。昭通

万和乡辖区虽然人口不多,却以民风“彪悍”著称,各类案件易发。了解情况后,黄方彬主动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专门从刑侦、治安等部门抽调民警驻所,从群众反映强烈的恶性案件入手,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严打整治行动,通过集中整治,黄方彬和战友们破获了一批大案要案,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社会的治安状况。
在担任万和派出所所长的近两年里,黄方彬每年牵头办案30余起。相继侦破打击处理了在当地反响很大的杀人案、投毒案和盗窃案,改善了万和乡的治安环境。 

  

 

  
治“乱”有方
2001年7月,黄方彬被调到昭通市永善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成为一名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者。当时,永善县的交通状况并不好。“以前这里的交通就是一团糟。”永善司机李平说,由于县城小、设施差、外来人口多,整个永善县的交通就是一个“乱”字。
为改变这种状况,黄方彬主动到巧家、鲁甸等地学习考察,回来后,他向永善县政府提出,对农村客运车辆实行公司化运营管理的建议。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永善县组建了溪洛渡平安农村客运公司,新建农村客运站点34个。
为了防控农村发生大的道路安全事故,黄方彬认为,要在全县15乡镇构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黄方彬认真思考,积极向政府汇报并提出建议。他创新地提出了“两个挂钩”联系机制,即安委会主要成员单位与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挂钩;乡镇职工干部、派出所交警中队民警与村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挂钩,并对安委会主要成员单位落实挂钩工作机制提出了“五知五过问”制度。通过管理,永善县5年未发生一起死亡3人以上的交通事故。11个县区相关部门的人员还到永善学习管理经验。
一心为民
2010年8月22日凌晨3时40分,时任永善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的黄方彬接到县公安局指挥部110指令:滮水岩有一辆微型车有掉下悬崖落入金沙江的可能,车上所载7人不能动弹,请出警救援。接到指令后,黄方彬组织人员立即赶往现场。
滮水岩被当地人称为“生死岩”,沉着冷静的黄方彬充分了解现场情况后,立即组织民警在急流中手牵着手,将受困车辆上的群众一个一个地转移到了安全地带。随后,他又联系吊车公司,采取人推车吊的措施,将微型车“解救”出来。
“现在想起来都害怕,是他救了我。”被救群众刘桂仙转身,用袖子抹了抹眼角。
守护平安
2014年鲁甸“8·03”地震发生后,黄方彬带队驰援鲁甸灾区,为使鲁甸县月亮湾路段安全畅通,救灾人员和物资能及时到达,黄方彬与战友坚守了15天,不分昼夜的指挥交通。
期间,黄方彬的腰椎病等老毛病病发严重,他一直咬牙强忍着,战友们纷纷劝他回昭通治疗,可他说:“比起灾区群众的痛,我这点痛又算得了什么?”
黄方彬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辖区群众和公安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警察爱人民,人民警察人民爱”的真谛,他用短暂的一生诠释了如何做一名好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