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平安建设 > 正文
坚持党建引领破解民族地区社会治理难题
发布时间:2021-12-29  责任编辑:尹润云

元江县因远镇地理位置特殊,地处普洱、红河、玉溪三州市交界处,与墨江、红河两县接壤,位于李仙江上游的哀牢山纵谷地带,是我省“黑树林”地区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方经济发展缓慢等因素影响,跨县、跨州市的山、林、水、地权属纠纷不断,为了破解“黑树林”地区社会治理难题,元江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关于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因远镇为试点,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以互通经贸文化为桥梁、以打造平安门户为目标,逐步探索形成了党建、交通、经济、文化“四联四通”的“黑树林”地区社会治理新路子,有力提升了接边民族地区社会治理能力,为主动服务和融入玉溪市“一极两区”建设发展战略营造了安全稳定社会环境。

坚持党建互联互建,互通政治,筑牢平安之本

跨界共建联合党组织。坚持党建引领,以因远镇为重点,与红河、墨江两县接边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多次交流协商,建立了“黑树林”地区联合党支部,实行支部书记轮值制,定期开展组织活动,协商、研判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跨界共派干部交流学习。建立接边民族地区村组干部定期交流学习制度,采取“派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定期开展乡村治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交流活动,切实发挥好党员干部在平安边界治理中的“领头雁”作用。

跨界共度组织生活。坚持“三会一课”常态化,邀请接边民族地区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结对共同过组织生活,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突出民族团结教育,强化政治引领,实现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夯实平安边界治理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经济互联互建,互通经贸,夯实平安之基

商贸来往,互通有无。元江县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坚持以商贸互通为纽带,打造商贸重镇因远,辐射带动接边乡镇商贸,商贸重镇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产业互补,互相搭台。元江县以因远镇为龙头,强化与接边乡镇产业融合发展,坚持“稳粮烟、控林果、增畜禽、提茶蔬”的产业布局思路和坚持“生态立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按照“一盘棋”的思想,综合开发各村资源,统筹规划产业布局,通过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与接边民族地区在茶叶、烤烟等重要支柱产业上进行互帮互助,实现优势互补、产业联动。同时,坚持因势利导,在资金项目政策上向接边民族地区优先倾斜。

交通互联,畅通往来。为实现与接边民族地区的互联互通,元江县抢抓机遇,充分利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扶持政策,优化道路交通布局,完成了213国道墨江方向因远段提档升级,硬化了因远镇车垤村与墨江县龙坝镇乡村道路,将因远镇通往红河县垤玛乡的北腊路和因远镇通往墨江县龙坝镇的道路升级改造列入“十四五”规划。

坚持文化互联互建,互通民心,凝聚平安之魂

文艺联谊,增强文化聚合力。元江县利用“三月会·米干节”“祭龙节”等特色节庆活动,邀请“黑树林”地区的哈尼族、彝族、拉祜族等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开展跨界文化联谊活动。

宗教治理,严防极端宗教渗透。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活动为载体,积极推动接边民族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平安创建、法治创建活动。持续健全并落实市县镇“三级”同步监测监管及民族宗教领域团结稳定问题长效机制,全力做好民族宗教领域各类矛盾纠纷排查、研判、化解和调处工作,努力把各种矛盾风险隐患和问题解决在基层,严防极端宗教渗透。

民族团结,铸牢共同体意识。元江县始终按照“黑树林”地区“团结、稳定、建设、发展”的工作方针,建立民族工作责任制和民族工作服务机制,稳步推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工作,对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及时整治,及时反馈。

坚持综治互联互建,互通和谐,实现平安之梦

搭建联防联调会议平台,实现问题联治。元江县整合基层平安建设力量,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力求矛盾纠纷在接边民族地区妥善解决。

完善联防联治工作机制,实现工作联动。与接边民族地区携手开展防范和打击接边民族地区盗抢骗、“黄赌毒”违法犯罪为主的社会治安联防联控工作。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实现平安联创。建立联合防范制度,以完善接边报警求助和通讯指挥系统为重点,健全接处警机制。加快推进接边民族地区“雪亮”工程建设,在接边民族地区结合部、主要路口和治安复杂地段安装视频监控,逐步实现与派出所指挥中心联网对接。深化联谊联防联调联治联建工作,发动接边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共同参与平安建设,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党建引领平安边界治理格局。

取得成效

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有了“主心骨”

2020年11月13日,“黑树林”地区联合党支部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因远镇卡腊村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黑树林”地区党建联盟工作机制》、《“黑树林”地区三县五乡(镇)矛盾纠纷联防联调工作方案》,签订了《元江、红河、墨江三县五乡(镇)联防联调公约》。充分发挥联合党支部在社会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将联合党支部打造成前线指挥部、基层“桥头堡”、社会治理“主心骨”。对涉及接边民族地区的矛盾纠纷,本着“异地优先、友邻为重、诚信和善、互谅互让”的原则,实行联合调处。在联合党支部的推动下,化解各类接边民族地区矛盾纠纷200余起,携手开展治安联防、纠纷联调、问题联治、疫情联控工作100余次,服务群众10000余人。

经贸联通,社会治理有了“根与基”

在党中央、省市县委脱贫攻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元江县在车垤村大力发展冬早蔬菜,带动周边村(社区)及墨江县联珠镇种植;在卡腊村大力推进茶叶改良,全村完成茶叶改良3000余亩,辐射带动红河县垤玛乡曼培村茶叶改良300余亩,打造了以卡腊村为中心的茶叶改良样榜示范区。闯出了一条“黑树林”地区群众致富增收的新路子,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

交通联网,社会治理有了“桥与梁”

元江县道路交通的优化布局和提档升级,形成了以因远镇为中心、辐射接边民族地区乡、村、组的便捷道路交通网络,实现道路交通的互联互通,打通了因远镇与“黑树林”地区各族群众相互往来的“最后一公里”,促进了商贸、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

文化联谊,社会治理有了“黏合剂”

元江县通过民族团结联谊多形式活动,搭建文艺促交流,活动增友谊平台,促进各民族间相互交流、相互往来、互通婚姻,为消除地区分歧和邻里误解奠定坚实基础。近年来,“黑树林”地区未发生过一起民族纠纷,也未因民族问题发生群殴或集体上访事件,在全镇形成了民族团结的良好社会风气。元江县因远镇于2019年被评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小镇”、“玉溪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2020年被评为“玉溪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经验与启示

元江县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在破解民族地区基层治理难题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下一步,将总结推广因远镇成功经验做法,坚持系统集成,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县其他乡镇(街道)与接边民族地区加强治安联防、纠纷联调、问题联治、疫情联控,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全力打造平安元江门户玉溪“南大门”,以元江和谐促玉溪市稳定。(元江县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