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七十二载春华秋实;灼灼警徽,彰显无悔担当;红色,让人心动,蓝色,让人心安;当你于夜间游玩时,将会看见一行步伐整齐、英姿飒爽的队伍正在开展巡逻;当你遥望远处山腰时,将会发现一抹藏蓝色身影正奔波于入户走访的旅途中;当你走到“家”门口时,将会看到社区民警向群众介绍便民利民措施的场面……这就是他们的工作,一抹天地无悔的“藏蓝”色。
入户走访、巡逻防控、看望孤寡老人、慰问困难群众……2个年头、3个自然村、69.01平方公里、1501户住户,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他们的身影。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无怨无悔的坚守;没有轰轰烈烈,有的只是平凡岁月的点点滴滴。
古登边境派出所佑雅警务室位于古登乡腊斯底村、佑雅村、亚碧罗村三个村落之交界处;位于时而波涛汹涌、时而风平浪静、时而狂涛怒吼的怒江之畔;位于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安置点中。
“自从警务室建在家门口,咱老百姓反映问题、咨询业务就更加方便啦!真是太好了……”每每说起村里的警务室,老蔡总是赞不绝口。警务室的建立不仅是促进警民沟通的桥梁;更是提供帮助和解决困难的重要窗口;也是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的前线堡垒;能够快捷、方便的为群众多做事,做实事;也能更加及时的向群众传达、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及防范各类违法犯罪的方式方法。
同时,这里入驻着一群平均年龄不超过25岁、干劲十足的年轻小伙,他们起早摸黑,身影频繁的出现在三个村落中,只为知群众、懂群众、爱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每日的清晨,他们都会与“晨曦”作伴,带着“宣传大礼包”到责任区走访群众。跟随着同事的脚步,看着陡峭的山路,全然显示着路途的艰辛;而湛蓝色的天空,倒映着大自然杰出的作品,脑海里零星碎片段顿时一一浮现。回想起在3月份时,亚碧罗村花某的父亲身份证件丢失,花某的父亲已有92岁高龄,且因身体残疾、行动不便,便一直未补办二代居民身份证,给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也让做为儿子的他为此事忧心愁愁。
该所民警得知此情况,带着设备前往距警务室有18公里的花某家中,在翻越了5个山头后,终于来到目的地。通过核对过老人信息后,民警立即寻找拍摄地方、打造拍摄场地、整理老人着装、调整好老人的坐姿,由于二代身份证对人像信息要求严格,民警在反复给老人拍了几十张照片后,终于成功采集一张合格的人像信息。
看着花某办好证件后脸上露出的笑容,想起了初到警务室那时,马龙所长讲的几句话:“作为社区民警就是要多出去走一走、问一问、看一看,走进群众家中,了解群众最近有没有业务需要帮助;询问群众最关心的事,医疗救助、农村低保、临时救助上有没有需要帮助向相关部门反映的地方;时不时带上关爱走访慰问群众,与群众“唠嗑”奇闻趣事;我们要主动问,主动干,才能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当你给群众办好一件实事,就会温暖一片人心。”这番话直到如今回想起,也仍让我记忆犹新。
随着晚霞慢慢地消散,站在阳台上的我,看着眼见远处袅袅升起的云烟,“汪、汪、汪”,犬吠声从四周偶尔传出,显得是那么祥和。随着夜幕降临,警务室的民警辅警们到了该“上菜”的时候了。只见一行穿着反光装备,肩上闪烁着警灯,手上打着电筒的“蓝精灵”,行走在灯火稀疏的乡村小道上。他们采取最直接的徒步巡逻方式,到警务室周边小道、学校区域“转”上几圈,经常一直“转”到深夜。
在巡逻的过程中,“蓝精灵”们严格对外来人员的身份信息进行核查,问清来路;要是发现谁家的门没关好,就会喊一声主人的名字,让他把门关紧,避免被盗事件发生;要是发现有什么突发情况,就立即投入战斗状态。记得有一次,巡逻途中发现一辆轿车停在路旁,车主车窗没来得及关就走急急忙忙的往家的方向走,同事立即跑上前喊住车主,提醒他“阿叔,你的车窗还没关呢”。车主停下了匆忙的脚步,拍了下壮实的大腿,连声说:“瞧我这记性,谢谢你们提醒我,不然一晚上过去,也不晓得车子会怎么样,太感谢你们了。”“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下次一定要注意关好车窗,避免自身财产受到损失。”民警叮嘱车主的同时谈起了一些防盗的常识。
“夜间巡逻一直是警务室的一项日常性工作,事关责任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可以最大限度排除安全隐患,杜绝聚众闹事、酒后滋事的现象发生。让我们感受到责任重大的同时也觉得很有使命感”正在巡逻的辅警胡花龙这样说道。
为民服务是古登边境派出所努力之方向,群众满意是我们前行之动力;靠前一步、主动作为,用心服务群众,用自己的坚守和付出,干好那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事虽小,情却真,“警”色依旧,从不停歇!(泸水边境管理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