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风采 > 那些人 那些事 > 正文
老贾的日记
发布时间:2021-10-21  责任编辑:符晓

  “2021年10月2日8时至3日8时,一是按要求为确保国庆期间道路畅通,快速出警处置交通事故,有效预防二次事故发生,采取多巡、多排、多停等工作措施,两辆巡逻车共交替巡逻16轮。排除路上轮胎皮3起,铁皮2起,木块4起;救助故障车共6辆,肇事车18辆;劝离高速行人2名;对驾驶员及乘车人员开展交通安全教育40次,打开警笛12次,喊话10次;停于服务区及应急车道共计16次。二是接110及大队指令12次,处理交通事故11起,开具事故认定书9份,待处理1起,调解1起。三是对组员开展安全教育1次,传达各级领导对国庆期间安保工作要求。”……这是嵩明县公安局交警大队高速管理中队的老民警贾昆彦在连续工作24小时后写下的工作日记。

  

  老贾每当一次班,都会写这样一篇日记,同时将工作情况向带班大队领导汇报,做好交接班工作,才放心地回家休息。日记记得很琐碎、很详细、也很真实。不懂的人都问他,怎么连停了几次车,鸣了几声警笛都记录,不嫌麻烦吗?老贾却说,“年纪大了,记性不好,还是记在本子上比较放心,日后有需要好找”。这句话饱含了贾昆彦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对交通安全的牵挂和重视。

  贾昆彦,嵩明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的一名“老民警新兵”。今年57岁,从86年警校毕业至今,一直在公安基层一线工作。日常他总是戴着一副老花镜,挂着一个小包,包里总有一本笔记本和一支笔。他曾经在缉毒队、巡警大队、派出所都工作过,从警35年,从普通民警至担任科级领导再到改非,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他总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克己奉公、身先士卒,荣获各种奖励三十余个,是当之无愧的老民警,好楷模。2020年他又从派出所调到交警大队工作,分配到了需要24小时值守、三班运转的高速管理中队工作,和以往一样奋战在一线。就这样,老贾就成了一名交警的“新兵战士”。

  刚刚接触交管工作,老贾很迷茫,感觉无从下手,年龄又大,记忆力不好,学什么东西都有些慢。但他没有退缩,还开玩笑地说“当交警好啊,我这辈子把所有警种都干遍了,到退休也就没有遗憾了”,很快这些难题都被老贾的耐心和毅力破解了。从第一次巡逻开始,他又翻出了记了34年的小日记本记上了,路上有几个服务区,几个隧道,几个提示牌,几个警示灯,隧道的名称,具体位置……全都记在了日记本上。上班、吃饭、回家,他都会拿出笔记本来一遍一遍的熟悉,记在脑子里。日记里的内容跟实际情况对不上,他就多次巡逻确认,别人巡一遍,他巡两遍到三遍,半个月不到,38公里的高速路上,一桥一物全印在了老贾的脑子里,别人问到他都能准确无误的回答出来,而且自己琢磨出了一套管理高速公路的经验办法。

  

  更让老贾头疼的是日常用到的交通法律法规,什么违法是哪个代码,怎么处罚,警务通怎么使用,罚款多少,记多少分,处罚过后驾驶证怎么处理,如何学习恢复……尤其是记分,从1分到12分,多种记分违法条例,就像排列组合,搅得人头晕眼花。为了能够熟练掌握,规范执法,也为了能准确回答当事人的提问,老贾的小日记本又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就像中学生背英语单词一样,随时记随时看,一有时间就背。一个月下来,老贾硬是利用碎片时间将常用的高速公路交通法规熟记于心,用恒心和毅力将自己从对交管业务一窍不通变成了业务能手,这个成绩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受到了同事的赞扬。

  日记本上有每日工作情况,月小结,遇到的新问题,未治理的道路隐患,工作体会,问题思考……可谓应有尽有。当交警的一年多时间,老贾记完了5本笔记本。同事看到了都觉得不错,慢慢地也开始认真记录每日工作情况,特别是老贾总结的高速公路18条管理法则,更是被中队的同事借鉴摘抄,一直按照这个模式管理这条道路。

  

  工作情况写在笔记本上,新嵩昆高速的安全却时时挂在老贾的心里。哪个护栏有问题,哪个标牌歪了,路上哪里有个小坑、哪里有杂物、哪里有行人在高速路上行走等等,老贾都会第一时间处置,不能处置的也一定要做好警示提示。“过往车辆安全了,我才放心”这是老贾经常说的一句话,虽然已经57岁,多年的从警生涯积累了一身的病痛,他的腰椎有问题,长时间工作腰就疼,但老贾仍然和中队其他同事一样,按三班两运转上岗,不论白班还是夜班他都坚持全程坚持,不搞特殊。“当一天交警,就得担一天责任,年轻年老都一样,不能说上了年纪就倚老卖老”,这也是老贾的心里话。

  一本笔记本、一支笔是贾昆彦同志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两件东西。在派出所,他分管行业场所,每家是什么情况,每天的检查记录都能在笔记本上反映出来;在交警,他还是依然延续他的工作习惯,详细记录每天的工作情况,这30多年来,他记完了多少笔记本,他自己都数不清。笔记本记录的是日常琐碎,承载的却是贾昆彦同志对公安工作的责任和担当,是一个老民警对工作的认真和热爱,更是一名老党员对祖国的忠诚和奉献!(嵩明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