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睛里有只蚂蟥!3厘米长的!”
8月28日22时,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冯燕在勐拉镇边境一线拍摄报道,一条直径1毫米长3厘米的蚂蟥突然紧紧吸附在她的眼球上。
勐拉边境派出所水晶山疫情防控的民警,取出眼药水对冯燕的眼睛进行冲洗,随后,连夜驾车4小时送至镇卫生院,检查后,冯燕左眼巩膜被蚂蝗叮出了一个小洞,所幸视力并未受到影响。
“边境的戍边民警更是不容易,每天都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感谢你们的守护!”一路上,冯燕并没有抱怨这次遭遇,而是让她直观地感受到戍边人的不易。
其实,从疫情暴发以来,这样的经历却是红河边境管理支队民辅警的“家常便饭”,600多天昼夜坚守,848公里边境线以其独特的方式,送给1500多名民辅警终生难忘的战役“勋章”。
朋友圈里传得很“毒”的小虫子
每年5月-9月是隐翅虫的活跃期,特别是在雨后闷热的天气里,常常栖息在田圃、林间,昼伏夜出,其体内含有强酸性毒素,一旦被叮咬,会有严重的皮炎反应。
然而对于常年高温湿热的河口来说,成为了隐翅虫的“温床”,见惯了各种蚊虫的当地人,看见朋友圈里传得很毒的隐翅虫时,也是惊恐失色。
去年5月,民警曹前明像往常一样,在两条半抵边警务室巡逻管控,突然一只小飞虫飞到他的脖子上,痒酥酥的,他一巴掌下去拍死了,早晨起床,脖子一阵火辣辣的疼,照镜子才发现脖子皮肤红肿,起初曹前明用警务室里的炉甘石洗剂简单处理,谁知接连几天实在疼痛难忍,伤口开始长红斑、化脓、溃烂……情况越来越严重,只能前往医院皮肤科入院检查,医生指责他如果再晚来几天,就可能会有淋巴结肿大、发热等全身症状,治疗一个多月后,曹前明的伤口才逐渐愈合,时至今日,脖子处仍遗留有深色瘢痕。
永远的“金三”
疫情初期,两条半抵边警务室界河沿线的部分堤坝还没有开始修建,巡边路还是一片荆棘,杂草深的地方,脚都迈不进去,因此警务室自己养的马犬“金三”,也成为了巡边的“一员”。
有一次,在巡逻途中,“金三”的右前脚被眼镜蛇咬伤,它强忍着疼痛
,一路拖着流血的右脚,硬是一点点坚持从执勤点爬回警务室,看到熟悉的面容,“金三”却缓缓倒下了,再也没有站起来,那一天,平日里流血流汗不流泪的铁汉子,看着“金三” 哭的像个孩子。
他被嫌疑人咬住手臂,拖行20多米
“刺啦……”,摩托车与地面摩擦出的巨大响声,刺破了边境夜空的宁静,在民警康文才、辅警王信明,将偷渡客从摩托车拦截下的一刹那,嫌疑人狠狠地咬住王信明的手臂拖行了20多米。虽然单薄的便装长袖替王信明,挡下了更多疼痛,但他的手臂还是还是留下了一排深深的赤印和血迹,王信明没有片刻迟疑,一手拿手铐一手拿催泪喷射器,配合队友将深藏30厘米匕首的嫌疑人一举抓获,任务结束后,王信明第一时间被送往医院检查,所幸未危及身体健康。
如果晚3秒,我们就要被砸扁
“霹雳乓啷”……山雨骤袭,强劲的狂风刮着碎石,一阵阵击打着车顶的响,巡逻车在乱石嶙峋的夹道上小心蠕动,突然间 ,一声巨响从头顶传来,一块约有400斤重的大石头,砸在距离巡逻车半米的位置,如果再晚3秒钟,被砸进去的就是他们,随后民警蔺发宝带着辅警普建华,半个身子沾着泥浆,将深陷泥潭的巡逻车拉出困境。
进驻到抵边警务室后,在这条巡逻路上,民辅警经历过许多次“命悬一线”的生死时刻,每一次,大伙都在心里对自己说“下次不敢走这路了”
,等危险过去了,第二天他们又会开着巡逻车照常行驶在边境线上。
“晚上刺疼的睡不着觉”
八月,内地秋高气爽,祖国滇南边陲新街边境检查站,开河高速北山执勤点依旧火伞高张,民辅警每次上勤前,要穿防护装备、作训服、6公斤防弹衣,一层包一层,然而他们还要在地表温度近50摄氏度的环境下,连续工作6个小时。长时间“泡”在高温和货车尾气环境中,一些队员身上不同程度地长出痱子、水疱,持续不断的瘙痒感与灼烧感,经常让他们夜夜不得好眠。
一般情况下,离开炎热环境,保持皮肤干爽,痱子会自然愈合,然而露天高温执勤环境中,刚愈合的皮肤在热气和汗液的双重刺激下,脸上、脖子上、背部、腋窝,又会迅速爬满一片片密密麻麻的红色丘疹。
复工复产期间,检查站的工作节奏更快了,出入边境管理区的双向通道从2条改为10条,一天查验1000多辆车、百吨货物,数百趟的搬货物、上车顶、钻车底中,身体在无形中加速损耗,腰椎间盘突出成为了队员的“通病”,队员江鹏疼得直不起腰,最后被送往医院治疗,那次以后,每次上勤前,他的后背总会贴着,5片云南白药止痛膏,“每次轮岗,最让我头疼的不是环境有多恶劣,而是选谁参加”,检查站的教导员顾健看着,一群群90后、00后,满脸歉然,尽管执勤点条件艰苦
,他们却是争先恐后申请加入最“煎”熬的午班,迎接每分每秒的“烤”验。
万里苍茫雄关中,你又是谁的儿女?谁的父母?这些伤,让人潸然泪下,这些伤,扛得起山河无恙。你问他们疼吗?他们会笑而不答,因为这是他们独有的战役“勋章”,承载着荣誉与责任。
身披铠甲,驰骋疆场是英雄,立足本职,默默坚守亦是英雄。(红河边境管理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