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对于毕金玫同志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年10月她考入临沧镇康县司法局木场司法所,成为一名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从那天起,她就暗自下了一个决心,一定要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有所为。自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以来,她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在积极履行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各项职能和任务的同时,协助乡党委、政府做好中心工作,在维护基层稳定、促进社会发展上成就了一番事业。

关爱矫正对象 甘当一剂“清神醒志”的良药

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让她认识到农村矛盾纠纷频发的根本在于:不学法、不懂法。因此,多措并举开展法治宣传工作势在必行。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以来,共开展法治宣传活动96场次,受教育12300余人、解答法律咨询1556人。坚持每个月集中为社区矫正人员上一堂“法治课”,通过长期不间断的学习,培养社区矫正对象成为“法律明白人”。
在对“两类人员”的教育矫治方面,她是一名好“医生”。刚到忙丙工作时,每次通知矫正对象罗某参加集中学习,罗某总是以家人需要照顾为由,不想参加学习。经了解得知,罗某之前经常无故请假,她马上通知罗某到司法所报到、经过谈话得知、罗某家庭特别困难、其儿子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思想包袱重,毕金玫对他进行了心理疏导,告知他有问题要反映,不能逃避,如果因不服从管理,被撤销假释,那代价太惨重了,经过多次谈话教育,罗某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电话汇报积极了,参加学习和劳动的兴致高了,在4月30日解除矫正时,毕金玫送了他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让他坚持学下去,真正做到学法、知法、守法。
明法释理 融情入理化解矛盾纠纷

她恪尽职守,无私奉献,耐心细致地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筑牢基层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为维护当地的社会平安和谐稳定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6年来经她调解的各类民间纠纷累计400余件,挽回经济损失80余万元。
2021年1月的一个晚上7点左右,刚忙完工作的毕金玫在宿舍吃晚饭,突然手机铃声响了,原来是帮东河水库管理局局长郭金鹏打来电话说,水库淹没区有6起土地纠纷未解决,涉及金额40余万元、涉及农户15户,其中有两户农户年级非常大(80多岁)、且情绪容易激动,若纠纷未解决将影响补偿款的发放、而土地水库完工时就被淹没。毕金玫挂断电话后,立即与村委会负责人了解情况,还不忘到办公室把次日的紧要工作做完。第二天,天蒙蒙亮,毕金玫自己驾车带领司法所另外两名工作人员到10余公里以外的麦地村委会,由于露水导致的路滑以及路况不熟悉,将近八点才到达村委会,到了后,马上与了解这4起纠纷的同志一起分析研判从哪一起着手。经过研究,决定从奚某兄弟与李某兄弟鸡蛋包包地纠纷着手,由于土地是山地,路况差,经骑摩托车1小时、步行半小时才到达现场。看完现场后,由于案情复杂,决定回村委会调解。到村委会调解开始后,现场气氛十分紧张,双方各执一词,未避免引发肢体冲突,毕金玫把双方当事人分开做工作,研讨方案,局势终于得到了控制。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谈判协商,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此时已是下午1点多。草草吃过午饭,继续调解赵某志户与奚某光户、奚某富户与奚某英户的土地纠纷,这两起纠纷同样是当事人擅自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导致征地补偿款难以分配的纠纷。经过对当事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耐心劝说下,均达成了协议,此时夜幕降临。由于当事人已在家中等候,毕金玫打着手电筒,马不停蹄的前往赵某家中调解其与黄某户的土地纠纷,赵某今年82岁,20年前将土地转让给黄某,因未完善相关手续,几轮延包下来,这块地还在赵某的合同本里,现国家征收修水库,赵某认为此地是他承包的,黄某当时出了转让费,认为土地理应是她承包的,双方发生激烈的争吵,期间黄某几次要离开现场,被毕金玫长达1个多小时的劝说后,又坐下来聊,最终黄某同意支付赵某15000元的补偿款,此时已是凌晨零点多了,而她还没有吃晚饭。这是她到忙丙乡第二个月的工作日常。
作为一名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一天处理四、五起纠纷的情况常有发生,毕金玫从未抱怨,并乐在其中。
2021年三月的一天,毕金玫在回县局参加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集中学习返程途中,接到鲁某的电话,说其要到司法所反映问题,大概10余分钟后,毕金玫回到司法所,经了解向某、鲁某双方因向某在坡改梯施工过程中、不慎将鲁某种植的核桃树损坏40余株、茶树损坏100株、地里全部是石头和土渣引发纠纷,鲁某来司法所反应此事,并请帮助调处和好。她接受此案后,详细询问了事情发展的经过,并电话与向某了解情况。双方当事人都同意到司法所调解,调解当天,她分别与当事人进行沟通,刚开始两人在赔偿数额上分歧较大,后经她分别做双方的工作,告知双方,你们都是受害者,一个核桃树、茶树损坏、地里全部是施工掉下来的石头、土渣;另一个不是自己施工,是工人施工,自己作为老板,必须把责任承担起来,经过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耐心劝说,鲁某同意把补偿款从120000元降到26000元。向某也同意,双方握手言和,调解成功。
坚定信念 用行动践行基层好干部标准

毕金玫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奋战在基层一线,热爱基层,任劳任怨,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职工,但她忠于职守、勤政务实、心系群众,在平凡而普通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做好每一项工作。她,是基层司法岗位上一枚微小但不可或缺的基石,是维系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一员,为基层社会和谐默默奉献着,为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2018年10月,正在走访“两类人员”的她,突然接到通知,县里下发文件,她成为了一名驻村包组队员,据县委文件精神,包组就要吃住在组,听到这个消息,她的心情是奔溃的,她的父亲,因病生活不能自理,平时她一是忙于工作、二是乡镇医疗条件落后,不能经常陪伴他;她的孩子刚满4岁,也需要她的陪伴,但她转念一想,工作总要有人做,既然要做,那她就要把它做好。处理完手头的工作,她转身回住处收拾行李,驾车前往所驻村委会报到。当晚就安顿了下来,第二天就前往旧街自然村走访熟悉情况。在走访中,得知二组王某的大儿子读书非常刻苦,现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而唯一的弟弟也在上学,学费、生活费压得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喘不过气,她当场就拿出自己身上的200元钱塞到王某的手中,说道:“钱不多,解决不了困难,就当勉励孩子,我自己也是从贫困家庭出来的,我深知只有读书才是出路,一定要让他们好好的读书,有困难找政府。”王某接过钱的同时吩咐妻子给她带一些自制麦芽糖,毕金玫婉言拒绝了,表示绝对不能要。类似的小事不计其数,她总是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包组半年多来,她的足迹踏遍了每家每户,老百姓见到她,都热情地称她为“阿玫”,包组期间大到哪家要建房、生病住院医疗保险的报销、临时救助的申领、小到孩子的落户每件事都有她帮忙的身影,老百姓每次和她说“麻烦了”,她都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不要客气。”这就是她,一名平凡的司法行政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