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风采 > 那些人 那些事 > 正文
驻村扶贫干部的苦与乐
发布时间:2021-03-30  

  2019年2月8日,是农历正月初四,初升的太阳还未驱散冬日的薄雾,街上的大红灯笼还未撤下,整个城市还笼罩在浓浓的年味里,而威信县司法局门外,却丝毫感受不到节日的气氛。30多位来自威信县斑鸠村的村民搀扶着老人、怀抱孩子,在天还未亮就赶到司法局门口。他们默默等待着一位迟归的家人,威信县司法局驻斑鸠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永春。 

  说起李永春,这是个在斑鸠村耳熟能详的名字,但村民们更习惯叫他“老李”,孩子们更习惯叫他“李爸爸”。年近八十的何大爷是村里的空巢老人,守着住着一辈子的泥瓦房,舍不得易地搬迁。扶贫工作队的同志劝说了一遍又一遍,何大爷只是只是抹着眼泪说“我什么都没有,只有这个老房子”。李永春听懂了这话里的孤独和彷徨,于是一遍一遍往何大爷家跑,给何大爷提水送菜,陪他说话聊天。何大爷病倒了是李永春第一个发现,开着车把大爷送到医院,自己悄悄垫付了医药费。何大爷在医院住的不安生,老是嚷着要回家,李永春问了半天才知道,原来大爷惦记着地里该收的玉米。李永春二话没说,叫上几个村民就下地帮何大爷收玉米。同事们说李永春腰椎间盘突出,长年腰痛,但他弓着背在地里弯下去就是一整天,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埋在田野里的大大的问号,却在乡亲们心里竖起了一个惊叹号。何大爷至今都能还清晰地记得李永春对他说过的话,“大爷,房子我们带不走,但情我们带得走,不管你搬到哪儿,都有我在!"“有我在”这三个字让无依无靠只能把根扎在老房子里的何大爷有了搬家的勇气。感受到这份为民之心的不止何大爷,李永春的手机里存着全村所有空巢老人的电话,谁家缺米了,谁家生病了都少不了李永春忙前忙后的身影。 

  对村里人来说,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李永春。三望坪片区的桃树种下去三年了,该挂果的时候却一个果子都没有,这下愁坏了村民们,也急坏了李永春。他挨家挨户田间地头地跑,到县里市里联系专家,急的满嘴起泡,大家劝他歇一歇,他却工作包一背一边说着“我歇得,乡亲们指着卖桃可歇不得”一边又急匆匆出了门。多番努力下桃树终于挂果有望,村民们激动得抹起眼泪,李永春却笑得比谁都开心。 

  李永春把斑鸠村当成了家,村民申开会夫妻俩常年在外务工,李爸爸又操心地担当起了照顾留守孩子的责任。申开会感慨地说“我连孩子上几年级都会忘记,还得老李提醒我孩子哪科考了多少分”。就是这样一个嘴上常说着“有我在”,裤腿上永远挂着泥点子的老李,村民们遇到困难第一个想到的老李,却没想到有一天村里再也见不到他风风火火的身影…… 

  2019年1月9日,距脱贫攻坚省级第三方评估考核还有36天。那天很寻常,是大家连续加班熬夜的第五天。看着时间太晚,老李跟大家交代了一句“太晚了,早点休息”之后离开了办公室。可十几分钟后,同事梁光华接到了一个奇怪的电话,电话里只听到老李呼呼喘气,怎么喊都没有回音。梁光华心想,糟了,出事了!赶紧跑到老李宿舍,只见老李眼睛充血,昏倒在地,不省人事...... 

  谁也不曾想到,那一天竟是老李和大家并肩战斗的最后一天,早点休息,竟成了老李留给大家的最后一句话……虽然,大家把老李紧急送往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抢救。但老李终因小脑出血、脑干严重受损一直昏迷不醒,2月8日,离评估考核只有7天,我们的好同事好战友李永春永远离开了我们,年仅47岁! 

  老李虽然走了,可我知道,大伙儿一直念叨着他,三望坪的桃子挂果了;贫困户刘明义一家四口都找到工作啦;你们家的帅小伙高考600多分呢;还有,这场覆盖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83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的脱贫攻坚战,我们打赢了!老李呀,你可以放心了! 

  在足音铿锵的脱贫攻坚路上,还有很多像李永春一样的司法行政人的身影,他们用热血的青春践行着“忠诚,尚法,为民,担当”的初心。用无悔的付出汇聚成万家安康的法治力量。“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我们相信,长路漫漫,每一滴汗水都不会白费,每一脚印都不会磨灭,踏雄关,征漫道,我们必将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