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抗击疫情 我们在行动 > 正文
老当益壮镇守边关 防疫之门万夫莫开
发布时间:2021-09-13  责任编辑:汪雨春

在大花桥疫情防控监测点有这么一群五“老”民警,平均年龄55岁的“老”同志,曾经是科所队室部门的“老”领导,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从警30年以上的“老”民警,还任每个值守小组的“老”组长。他们真是老当益壮,充分发挥着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高度责任担当,践行着人民警察的初心和使命,守护着一方安宁。

值守民警张兴甫,还有不到两年就可以退休了,但他一直战斗在抗疫一线,大家喜欢叫他“老张哥”,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查验车辆、核查人员、监测点室内外环境卫生清理等,他都争抢着做,在干好工作的同时,还要带好辅警和民兵。一直高强度的工作运转,罗玉和本来就患有高血压、高血糖的身躯愈显疲惫,同事几次劝他回去休整休整,他总是一句“没事,运动运动就好啦”。还有郝卫江、罗启东、郭文荣、杨再勇、刀华荣、石林、邹文波、武玉发……

始终坚守岗位,着力履职尽责。大花桥监测点实行4班3运转勤务,即上岗查缉,应急备勤,轮换休整。连续10多月的值守,轮岗不撤岗。老民警们讲团结、干实事,讲奉献、比服务。多年的警营生活,养成了他们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镇守边关 视死如归”。值守中,晚上他们饿了就吃方便面,困了就裹上外衣在凳子上靠一会儿。就这样,他们始终坚守岗位,履职尽责,相互配合,共同抗疫,守护着一方安宁。2021年1月以来,他们按照“万人守边,全线防控”的总要求,努力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懈心态,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工作,共查验进城车辆426182车次,查验出城车辆454813车次,核查进入孟定人员828958人次,核查离开孟定人员897016人次,抓获网上在逃人员1名。劝返进入孟定缅籍人员134人次,劝返离开孟定缅籍人员346人次。查获非法营运移交孟定运政管理局2起,查获涉边违法犯罪移交打垮办6起10人、移交孟定所4起7人、移交保山市昌宁公安局1起4人、移交镇康军赛派出所1起8人、移交凤庆县公安局1起3人、移交孟定卫生院发热人员1名、移交孟定疾控中心1人。充分发挥了疫情防控监测点“过滤器”“防护网”的作用。

战酷暑抗风雨,坚持严防死守。大花桥疫情防控监测点,是2020年4月20日设立的疫情防控监测点,地处耿马自治县孟定镇姑老河路段临清线的咽喉要道,是各类人员往来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值守的民警用汗水和热血牢牢地守护着祖国西南边陲的大门。疫情防控监测点实行双向查缉,对过往的车辆、人员进行逐一检查扫码登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他们战酷暑、抗风雨。这里环境气候恶劣,峡谷地带昼夜温差较大,白天气温高达30多摄氏度,晚上却很冷,加上河风不停地吹,还要提防个大嘴尖吸血快长脚蚊子的叮咬。“你好,公安检查,请摇下车窗玻璃、打开后备箱,接受检查”“你好,请戴好口罩,注意防护消毒”“你好,测一下体温,扫一下健康码和行程码”,简单的话语、重复的动作,全身体酸痛四肢麻木,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身着防护服,不到半小时,全身就湿透了。但他们不叫苦、不叫累,始终身披藏蓝、头顶警徽,时刻筑牢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防护网”。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耿马广大公安民警、辅警毫不退缩,逆行而上,忠诚践行“疫情不退,警察不退”的铮铮誓言。很多民警在请战书上写道:“…我们申请加入疫情防控先锋队,坚决服从安排、坚守岗位…”。大花桥疫情防控监测点离边境线50余公里,按县防疫指挥部要求,必须严防死守,筑牢疫情防控“防火墙”。某天,14岁的女子杨某与他人乘车,没带任何有效证件,同车的妇女说是她侄女,其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与奶奶在家留守,可值守民警查询不到杨某某的信息,看着小姑娘快要急哭的样子,民警们边安慰,边让其伯伯到家中把户口簿拍照发到民警手机上。同时,与其所在的村组干部取得了联系,得到组长的确认后,将其放行。这时,小姑娘看着民警笑了。还记得有一天,一小伙从孟定乘车途经疫情监测点时,自称准备到内地打工,身份证忘带了。外出打工又不带身份证,很不合常理,当民警问他是哪里人时,他含糊其辞,连问了五六遍,都是同样的回答,刷脸识别,也无任何信息。于是民警对其开展法制宣传,通过耐心说服教育后,该男子终于道出了非我国公民的实情,原本是想蒙混过关的他最终还是被“堵截”了。值守民警们每天都这样,真心为民服务、用心为民办事,细心负责、耐心劝说,帮助了250余名忘了带有效证件的人。

牢记宗旨使命,坚持服务至上。因该路段属临清线的咽喉要道,每天对过往车辆进行查验、人员进行核实登记、测量体温、提醒扫健康码及行程码是一个巨大的工作量,值守民警几乎都在超负荷工作。同时,还帮助粗心大意的人员找回遗失的包包、钥匙、各类证卡。近一年来,帮助失主找回遗失的包包、钥匙、各类证卡等达21件次。2021年1月4日15时许,监测点登记简易桌上遗留一个钱包,包内有人民币上千元,银行卡六张。但执勤民警在该包内没有找到失主的相关信息,执勤民警只好按当天值勤登记时的信息一个电话接着一个电话地打,可打了数十个电话,对方都说没有丢失钱包之类的物品。执勤民警再次把包内的物品通通取出来,一丝信息都不放过。最终底部发现一张小纸片,纸片上有类似身份证号的一串数据,再用这串数据在厚厚的登记册身份证栏中进行查找核对,终于找到了一身份证号码,再用号码后的电话与旅客取得了联系。旅客系河南人,在几个小时前,经过花桥疫情监测点,不慎落下钱包。2小时后,当失主从五十余公里外赶来领取失而复得的钱包时,紧紧地拉着执勤人员的手说:“真是太谢谢你们啦”。1月28日,一湖南籍在孟定经营农产品的男子王某某自驾车经过花桥回老家过年,在扫健康码、通信行程卡和登记后,发现自己的身份证不翼而飞。此时,登记处桌上只有一张系云南曲靖籍陈某某的身份证。值班人员用陈某某的身份证在厚厚的登记册中核对出联系栏中陈某某的电话号码后,与其取得了联系。陈某某称:“由于走的匆忙,取错了王某某的身份证,但自己已到军赛检查站。”恰巧王某某路途也要经过那里。王某某与陈某某互换到各自的身份证后,双方不约地向花桥疫情监测点打电话,对民警为民解难表示深深的感谢!他们说:“谢谢你们,要不是你们这种对工作高度负责的作风和良好的服务态度,我们到时不知该怎么办哟!”“不用谢!因为我们是人民警察”……

发扬光荣传统,坚持群众路线。抗疫是一场人民战争,在共同抗疫中,群众给我们抗击疫情的力量,人民群众的行动,让人很感动,民警们只有用加倍努力工作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各界的亲切关怀。值守民警的日夜鏖战,无私奉献,人民群众都会记在心上。一天晚上,一个经商友人深夜给执勤点送来18合炒米线和一些烧烤,慰问执勤民警;春节期间,一个体户给执勤点送来20箱沃柑,主动慰问放弃休假的执勤民警;部分群众自发自愿给执勤点人员送来矿泉水等物品,人民群众的这些举动,是对民警的关心关怀,也是对民警抗疫工作的肯定。同时,使民警提高了抗击疫情必胜的信心,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意识。

疫情形势依然很严峻,疫情防控老民警们仍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