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散花开时,暖春如约至。在全国无数医务工作者、志愿者、警察等300多个日日夜夜的坚守下,内地疫情形势已趋稳定。但在大多数人看不见的角落,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驻守在中缅边境一线,不惧风雨,勇挑重担,夜以继日的“战斗”在外防疫情输入最前沿,用自己的身体和青春热血,坚决将疫情拦阻在边境线外,让五四精神在他们身上绽放出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夺目光芒,他们便是清水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南伞分站的全体青年民警。五四青年节,本是他们的节日,但2021年的五四青年节注定不平凡。面对日益严峻的境外疫情,如何在外防疫情输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将极有可能携带病毒的非法入境人员精准拦阻在边境线外,坚决防止境外疫情从口岸及边境一线输入,是他们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
不同于大家想象中的边境线,中缅边境线因特殊的历史沿革,自有其特殊一面。在2185公里的中缅边境线上,没有大江大河、高山悬崖等天然屏障,恰恰与此相反的是,在大多情况下中缅两国边境乃是山水相连,难以区分。在当前严峻的境外疫情形势下,若是在边境一线不加以严防死守,全国人民苦战疫情数百天的努力很有可能会瞬间付之一炬。在清水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南伞分站承担管控任务的6.437公里边境线上,也面临着相同的“窘境”,“小路连着小路,田垦挨着田垦”,为防止疫情从边境一线输入,他们不分白昼、不论风雨,7*24小时战斗在边境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青春。
任亚东:在疫情一线彰显青春本色
面对疫情无所畏惧,毫不退缩,是南伞分站办案民警任亚东的真实写照。来自云南大理的任亚东,出生于1999年,是单位里最年轻的“90后”。刚满21周岁的他,自疫情暴发以来,已连续300余天坚守在“战疫”一线,用并不那么成熟的臂膀撑起了边境一线疫情防控“血肉长城”。
疫情暴发初期,任亚东被分在边境巡逻封控组,负责对承担管控任务的边境一线24小时开展巡逻封控。因为中缅边境线长,且无天然屏障,任亚东每天执勤时至少要和战友整整走上8个小时的山路,才能确保边境一线安全无虞。参加边境巡逻封控以来,任亚东共协同战友查获非法出入境人员1200余人,劝返缅籍非法入境人员200余人。虽只在巡逻封控工作了短短半年,但等到被调至案件队负责案件办理时,他已磨破了两双作训鞋,衣服甚至手臂和小腿也早已被边境一线的树枝、荆棘划破了好几道口子。“工作虽然辛苦,但我必须坚持,内地疫情虽然得到控制,但缅甸疫情还很严峻,边境线必须要守好!”
在调至案件办理岗位后,任亚东每日都要面对数百名的中国籍非法出入境人员,其中不乏十五六岁,因被互联网信息蒙骗而前往缅甸“挣大钱”的青少年。面对这些比他小不了几岁的违法人员,任亚东深感痛心疾首,特别是看到他们有人在境外被虐待后留下的伤痕,他更是坐立难安。在询问现场,经常能听到他对这些人的劝解:“互联网上的各类信息鱼龙混杂,你们上网时一定要擦亮双眼!不要轻易上当受骗!还有,非法出入境是属于偷渡行为,今后的日子里我希望能接受这次的教训,千万不能再干违法犯罪的事!”
在被问到有没有什么感想时,任亚东总是这样回答:“作为一名执法者,看到这些违法人员,我的内心当然很气愤,他们不仅对自身的生命安全不负责,还给国家抗疫大局增加了变数。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的内心还是希望能够通过说服教育,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能回头是岸,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任亚东用他的实际行动,成为了边境一线一道最美丽的青春“警”色。
马维:“疫”线有我,请祖国放心!
缅北疫情形势加重以来,南伞口岸执勤民警防疫工作压力也予以剧增。在南伞口岸执勤现场忙碌的身影中,有这样一个亮眼的身影,她便是南伞分站执勤队民警马维。97年出生的马维脸上还有着刚走出校园的稚嫩,但和同龄人不同的是,她早已是中缅边境一线一名合格的“抗疫战士”。
“持出入境证件的旅客请在我的左手边排队,未持有效出入境证件的旅客请在我的右手边排队!”疫情以来,马维一直紧绷“安全弦”,在口岸执勤一线开展入境旅客引导及登记工作。因外防境外疫情输入已成为当前全国人民普遍关注的一项重点工作,每次执勤时,马维都严格遵守各项防疫工作制度,在做好自身安全防护的同时严格防止境外疫情从口岸输入。在严格开展好出入境边防检查和疫情防控的同时,马维还不忘做好服务工作。在一次勤务期间,现场一名旅客因遗失了个人出入境证件,不能及时进行登记而导致情绪失控,在执勤现场大声呼喊。闻声而来的马维第一时间冲向现场,她一边安抚旅客,一边将他的情况上报,在旅客情绪稍定后,她又通过和该名旅客的交谈判断出他的证件应该是在入境后才遗失的,于是她便起身帮助该名旅客寻找,终于在联检大厅大门口找到了他的证件。将证件亲手交回旅客的手中后,这名旅客激动的对着马维竖起了大拇指:“人民警察为人民,你是好样的!我要给你们点赞!”
每日勤务结束后,马维脱下厚重的防护服,里面的汗水就顺着缝隙流了一地,取下口罩和护目镜,脸上也早已被勒出深深的痕迹。“工作当然是辛苦的,我自己感觉每天最舒服的就是脱防护服的时候,看见自己一天辛勤工作的汗水从防护服里倒出来,心里会有一种我尽力了、我付出了的成就感。”
疫情以来,马维已累计查验出入境旅客15000余人,处理发热人员5人,劝返缅籍人员30余人,未发生一起境外疫情输入事件。被问到参加一线抗疫有没有什么想说的,她回答:“‘疫’线有我,请祖国和人民放心!请父母和家人放心,我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岗位,不负青春!”
王涛:奋斗的青春最帅气
2016年,王涛满怀报国情怀,选择应征入伍,成为云南公安边防总队临沧边防支队的一名战士。2019年1月,根据党中央命令,王涛随部队转改为移民管理警察。从橄榄绿到藏青蓝,从边防战士到人民警察,改变的是外在服饰,不变的是那颗赤城的报国初心。王涛曾对着国门冉冉升起的国旗许下庄严承诺:“我是战士转改民警,需要我学习的还有很多,我不仅要逐步提高我的学历水平,也要逐步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业务水平,转隶不转志,我必须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干出一番事业!”
疫情以来,王涛不忘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坚守勤务值班员岗位的他,坚持奋斗在抗疫一线,争分夺秒,排除万难,坚决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用青春热血在南伞国门谱写了属于新时代青年的抗疫乐章。为了支持单位抗疫工作,王涛多次推迟早已计划好的假期,不顾身体抱恙,坚持冲锋在前,
一次勤务期间,正在口岸值班的王涛,听到随身携带的对讲机里传来执勤队领导的急切声音:“王涛王涛,口岸入境旅客中发现一名发热人员!”他立即穿戴好防护装具赶往现场,看到这名发热人员早已因为紧张浑身发软坐在了地上,表情满是不知所措。他立即将情况向值班领导和驻地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同时他还对该名发热人员进行安抚:“发热并不代表你就感染了肺炎,希望你能配合我们的工作,下一步我们会将你移交至医院做进一步隔离观察,请你放心,作为中国公民,国家绝对会保障你们的生命安全!”经过一番安抚,该名发热旅客被顺利移交给县医院处理。
自疫情防控以来,此类情况早已数不胜数,王涛总是三餐不定、作息无常,其中心酸苦楚不言而喻。但王涛却说:“苦和累常常与青春二字作伴,因为美好的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既然选择了这身藏青蓝,我就要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负责。我相信,奋斗的青春最帅气!”
病毒无情,而人有情。在南伞口岸乃至边境一线的每一名边移民管理青年民警,都是高举抗疫战旗的战士,用青春热血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他们用血肉之躯筑牢口岸及边境一线的安全防线,每一次顺利的执行任务,都是为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添砖加瓦。每一个忙碌的身影都诠释着忠诚,每一个民警的足迹都镌刻着奉献。他们坚信,通过他们的共同努力,疫情一定能被战胜,国门有我,请祖国和人民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