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的严峻形势,怒江州泸水市片马镇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村组干部、共产党员、护边员、生态护林员、民兵、医护人员、警察……都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勇挑重担,切实筑牢应对境外疫情输入风险的坚固防线。
乡村志愿者筑起农村抗疫“防护墙”
“爸爸,您现在休息了吗?今年过年您又不能回家,明天我给您送点东西过来……”2月9日晚,一天的值守刚告一段落,李新华就接到了女儿的视频电话。
片马镇毗邻缅甸,为防止境外疫情输入,边境便道卡口成为了疫情防控的第一战场。李新华所在的康古井点执勤位于片马镇片马村,在这里一支由护边员、生态护林员等组成的队伍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他们实行24小时勤务制度,每天分两组,一组卡点值守、一组巡山巡边,夜间每两小时换一次班。
李新华今年54岁,家住片马镇端奖小区,自去年1月23日以来,作为护边员的他一直坚守在各卡点一线,年大考点、14号界桩点、17号界桩点……都有他的身影。
登记过往车辆人员信息、测量体温、喷洒消毒液、巡山……这就是李新华300多天以来的日常, “虽然很辛苦很累,但为了守护一方平安,再苦再累都值得。”李新华说。
卫生院筑起乡村健康“防疫网”
“您好,今天感觉怎么样,让我来给您测一下体温。”在泸水市片马镇集中医学观察隔离点,片马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乔玉林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乔玉林不仅主动承担起隔离点医学观察的任务,同时还担起了包括分发餐食、日用品、收集及转运垃圾等工作。他身兼数职,是医生、护士,同时也是搬运工、送餐工、清洁工。 “谁也不想被隔离,我们就只能像管家一样,想方设法让他们待得安心一些、住得舒适一些。”乔玉林说。
有的隔离人员情绪烦躁、焦虑,乔玉林就耐心开导;同事工作有什么疑惑,他悉心指导。在隔离人员眼里他耐心负责是个好医生,在同事眼里他性格温和、乐于助人是个好大哥,乔玉林却说, “我哪里有这么好,只是做了一点该做的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冲在第一线。”采访中记者得知,虽已连续两年春节值班,今年乔玉林还是主动申请了春节值班, “连续两年都因为疫情和工作原因不能回家团圆,心里自然是有些难过的,但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更重要,没有大家何来小家,让更多的人过个平安年比什么都重要。”乔玉林说。
村支书的“硬核”担当
“今天我们吃完饭再去边界线看看,今天去远一些,大家吃饱点。”说话间,片马镇片马村党支部书记普三才手里又忙活开来,生火、做饭一气呵成,吃完饭普三才开始了又一天的巡山路。
崎岖泥泞的山路上,普三才带着生态护林员、护边员们沿着边境线一路前行,六七十度的陡坡即便是普三才这样从小在山里长大的人也感觉吃力。一路走一路看,是否有陌生面孔藏匿其中,地面是否出现可疑脚印……巡山只是普三才日常工作中的一项内容,分析研判疫情防控形势、制定疫情防控措施、入户摸排人员信息、开展消杀、宣传疫情防控政策、讲解防疫知识、询问群众困难……普三才没有一刻是休息的, “既然群众选我,就要对得起大家,尤其是作为一名老党员,这个时候我就该冲上去。”虽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龄,被风霜刻深了皱纹,普三才依然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为居民站好每一班岗
“您好,欢迎来到风雪丫口,请下车扫码测量体温,并出示证件。”在片马风雪丫口执勤点,这样的话民警赵中圣每天要重复近百遍。
风雪丫口是从怒江境内到达片马口岸出境的重要通道,执勤民警辅警身担预防境外疫情输入和打击跨境违法犯罪的重任,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怒江边境管理支队鲁掌边境派出所全体民警辅警时刻坚守在这里,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屏障。
海拔高、天气寒冷,潮湿的自然环境挑战着赵中圣的身体极限,尽管如此,每当要轮换风雪丫口执勤点警力时,赵中圣总是积极报名,“作为一名民警,更是一名党员,我要带头上!”在风雪丫口执勤点,另一项雷打不动的任务就是边境巡逻,高黎贡山山脉山峦起伏、林木葱葱,便道错综复杂,对于那些车辆无法到达的地方,执勤民警们采取徒步巡逻的方式踏查。穿行于山间小道中,探寻着有无非法入境人员留下的蛛丝马迹,作为战士转改民警,赵中圣已经6年没能回家过春节。 “去年春节本来打算回家,但因为疫情没能回,不想家是不可能的,但工作更重要。”一向刚毅的赵中圣也忍不住流露出思乡之情。
在片马镇,还有许许多多和他们一样坚守在一线的“战士”。在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片马镇上下一心,军警民联合,不计回报,书写着朴实无华的篇章,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筑牢“隔离墙”,切实做到让人民群众放心,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构筑起群防群治抵御疫情输入的严密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