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抗击疫情 我们在行动 > 正文
“23155”工作模式织牢景洪市疫情防控工作网
发布时间:2021-01-21  

景洪市勐龙镇贺管村贺管新寨小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点,一支由村干部、护边员、党员等组成的巡逻工作队正每天24小时巡逻和驻守,不断强化对重点便道、小路的封控查缉。“除了日常驻守查缉外,我们还有‘尖刀班’每天不间断地在相邻的贺管新寨抵边警务室防控点、曼纳一防控点之间来回巡逻执勤,一旦发现非法入境人员立即按照相关规定处置,确保整个段点防控工作无盲区、无死角。”贺管新寨防控点工作人员介绍说。

景洪市认真落实“强化边境疫情防控、防范输入扩散”总体要求,积极创新“23155”工作模式,即用活用精“两个制度”、抓紧抓实“三个责任”、用常用准“一把刀”、守住守严“五条线”、落实落细“五个管住”,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举措,有力保障边境安宁、边防巩固、边疆稳定。

用活用精“两个制度”,找准发力点

以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网格化服务管理制度机制为抓手,构建边境管控大格局。一是完善落实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调整充实边防委员会,制定完善工作机制,深入研究当前边防形势,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推动全市上下形成“一盘棋”的边境防控格局。二是划细配强管控服务网格,结合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对全市边境村小组(生产队)实施网格化封闭式管理,设置防控点,把推动网格化管理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坚决守好防范偷渡第一道防线。

抓紧抓实“三个责任”,压实履职力

推行边境管控三级“段长”责任制、四级“片长”责任制和“双点长”责任制。将全市112.39公里国境线划分为24段,由市委书记和市长担任总段片长,24位市级领导担任一级段片长,边境乡镇(农场)党政领导班子担任二级段片长,村(分场)干部、派出所或边检站负责人担任三级段片长,村小组(生产队)干部担任四级片长。同时,在各防控点实行“双点长”制,由公安民警和村组干部分别担任防控点点长,压实工作责任。自工作开展以来,各级段片长实地督导检查236次,下发工作提示函8次、催办1次、督办4次。

用常用准“一把刀”,积极破难题

针对非法人员通过小路绕关避卡躲避查缉的问题,从边境地区村(生产队)、公安机关抽调人员组建“尖刀班”,并以各村为主要阵地,在边境一线开展机动查缉、蹲守伏击。同时,由各派出所的社区民警负责本村的警务指导工作,组织“尖刀班”队员开展边境政策法规、扭送(控制)犯罪嫌疑人、犯罪现场保护、自身防卫技能等内容学习训练,提高队员协助管边控边的理论水平和实战技能。“尖刀班”自2020年10月1日组建以来,累计开展巡防查缉300余班次,出动人员2.7余万人次。

守住守严“五条线”,织密防控网

根据工作实际,从边境一线至纵深区域建立了“一线查”“二线堵”“三线控”“四线补”“五线保”五条防线,通过专群结合、堵防查结合、点线面结合等方式,织密边境防控网。“一线查”方面,在边境一线设置防控点,投入军警民力量进行值守和巡逻。“二线堵”方面,各边境村寨设立防控监测点,每日出动群防力量进行巡逻;严格执行进出村寨检查登记和外来人员进村“零报告”制度;开展重点村寨集中整治行动。“三线控”方面,在主要交通要道和查缉点两翼设立防控点进行值守,对周边岔道、路口全面布控,严查进出景哈、勐龙方向人员,对非州内常住人员一律审核登记。“四线补”方面,在关坪查缉点和西双版纳机场,严格落实测体温、戴口罩、扫码亮码等措施;加大边境辖区入户走访和街面巡逻力度。“五线保”方面,加强澜沧江水域及两岸管控,对全市自用民用船只登记造册;对线上交易的橡皮艇、充气船等船只列入重点监管;组建水上固边前哨船队;设置25个沿江防控点;在沿江沿河两岸安装探照灯40盏。

落实落细“五个管住”,筑牢边境墙

按照“五个管住”要求,不折不扣抓落实,坚决把通道管住、把人管住、把村寨(社区)管住、把证件管住、把边境管住,切实堵住境外疫情输入漏洞。对机场、通道入境以及承接磨憨口岸入境转运人员实行“封闭接送、闭环管理”,所有入境人员一律集中隔离并进行核酸检测。落实“片长”包保制度,压实“市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责任体系。强化边民补助对象审核,涉及偷渡、走私护私等9类跨境违法犯罪活动的边民不予纳入补助范围。严格执行“人货分离、分段运输、封闭管理”要求,管住通道。严禁第三国人员出入境,暂停签发各类边境地区出入境证件,严格限制非必要的出入境活动。将疫情防控与整治边境违法犯罪活动结合起来,先后发布关于严厉打击“三非人员”、跨境违法犯罪活动举报奖励办法等通告,并通过手机短信向重点人群推送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