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定县公安局发窝派出所,有这么一群辅警兄弟,虽记不清共同度过了多少个不眠长夜,但依然记得与他们一起为民办事、排忧解难后带来的喜悦。大黑山冬季封路铲雪时的坚毅;深夜卧樟山老林交通救援时的疲惫;星夜兼程遣送疫情人员回楚雄的辛劳;被群众误解忍受的委屈,多少片段历历在目......如今,我的辅警兄弟们陆续离开了挚爱的工作岗位,奔赴新的战场。
“亲家”杨志明
那一年,杨志明二十出头,怀揣着对人生理想的向往意气风发,加入发窝派出所这个大家庭。一直以来凭借着少数民族的特殊优势,身边的同事和朋友都喜欢亲切的喊他“亲家”。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杨志明的办事公道、待人坦诚、为人和善,杨志明的堂哥是个“顽固分子”,自己出资购买面包车给未满十八周岁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的小儿子开。杨志明对这件事的态度是一个字:查!最终,发窝派出所依法查扣了该面包车,依法予以严惩。杨志明是个地道的发窝苗族人,一到发窝街天,群众都喜欢到发窝派出所值班室“串门”,有办事、喝水、找烟筒、上厕所……久而久之 “杨志明给在?”成了最多的问候,苗族同胞喜欢说着流利的民族语言找杨志明办身份证、打户口簿、办理分户签移等业务。
虽然我是彝族,却对苗语无从下手,小石桥的老表、扫者乌的表哥、阿庆争的堂哥、大木城的姐夫、岩子头的老爹,只要有杨志明在,都能很愉快的展开话题沟通交流,我们约定有空买肉买菜到岩子头杨志明老爹家煮顿饭吃,如今你食言了八年了…
“书记”刘杭鑫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照片里穿警服的年轻男孩名叫刘杭鑫,如今他已经从辅警小刘晋升为村委会书记,正如火如荼地开创乡村振兴事业。
一直听说刘伙子很优秀,在发窝派出所四年多,因某些原因暂回家待业。刚好遇到发窝派出所人少事多、运转不开,我厚着脸皮把小刘请回来,工资都没着落,心想着先干着吧。4月1号,小刘再次身穿藏蓝警服,成为发窝派出所最年轻的辅警,轻车熟路地开展值班、出警、查车、户籍、调解等派出所日常工作,年轻人应该在休息时间去追求爱情的脚步?小刘的答复让我顿时开朗“出去找女朋友要用钱”。作为单位负责人,只顾着安排工作,小刘连续四个月没领到工资,我两次用个人工资给他作消费开销,一直到8月份工资问题才得以解决。村两委换届如期举行,发窝乡党委把目光投向了派出所,组织多年培养的小刘被委以重任,挑起了村委会书记大梁。虽然离开派出所,但小刘依旧心系派出所,主动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消防安全工作、农村大喇叭宣传发挥到极致,大年三十有警情,小刘主动安排伙食送到山上,解了发窝派出所值班组的燃眉之急。
“阿木老权”杨权伟
“我不会用电脑,动笔的活计交给我,档案室的整理归档工作让我来!”发窝派出所辅警杨权伟说到做到,他比我年长,平时我习惯喊他“阿木老权”。
爱说爱笑又写得一手好字,这是杨权伟的特长。平时见不得办公区域一滴点的脏乱,警车和消防车、坐垫和消防服随时被他清洗干净。一到赶集日,发窝街头异常的热闹“又堵车了”,阿木老权永远都是那么风风火火,总有办法疏通,平时圆满完成接待任务,下村调解矛盾纠纷,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在开展男性家族排查工作中,杨权伟主动请战。利用人熟地熟效率快的优势,田间地头席地而坐,一支烟拉家常,一声亲家拉距离,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然而,娃娃读书、老人看病、人情世故要用钱……阿木老权只能开大车挣钱,时不时转来派出所看望我们。
“小蜜蜂”杨晓东
“那时的我,心无旁骛,一心只想把工作干好,忠于信仰,牢记初心。”这是杨晓东成为发窝派出所辅警时说的话。“我刚来,好多事情还不会,你们要多教教我…”他做到了,小到打印一本户口簿,杨晓东都拿出自带的笔记本耐心的记着:打开人口系统-输入账号密码-信息查询-选择打印… 小伙子很勤快,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从一楼扫到三楼,又拖又擦,就像一只辛勤的“小蜜蜂”,嘴里随时哼点小曲,就是曲库存量少,有时我开玩笑说“晓东,该切歌了!”
有一天夜里,杨晓东急忙跑来请假“家里娃娃发烧,我请假回去看看!没什么事明早准时上班…”说完就骑上三轮车急匆匆往家里赶,深夜的大黑山寒风刺骨,更何况晓东的家要翻越大黑山往返五十多公里。次日天刚亮他又提前奔赴到工作岗位,我问他“娃娃咋个样了?怎么来这么早?”他说:娃娃好点了,我在家里陪娃娃坐到五点多就赶回来上班了。
正当青春年华季,亦或逐浪追梦时,自当扬帆起航破浪前行,谁的青春不热血。离开纵有不舍,聚散终有时,前路漫漫再起征程,再辟人生篇章。我的辅警兄弟!纵有远离,我们的心儿永远在一起。
(武定县公安局 李荣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