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独龙江乡已经很多年了,回想起曾经在马库警民小学当教员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教师节前夕,怒江边境管理支队政治处祁银全主任带队慰问曾经在马库警民小学担任过教员的支队民警,普拉底边境派出所教导员桑兴晨接过鲜花,陷入深深的回忆,思绪仿佛回到了21年前,自己教独龙族孩子念书的场景。
上个世纪60年代,边防官兵进驻独龙江乡马库村,捐资助学、伐木建校,建起了全村第一所小学--马库警民小学,官兵充当教员,带领群众砸石头、抗木料搭建校舍,手工制作课桌、黑板,从此独龙江畔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独龙族孩子得到了知识的灌溉。
“孩子们几乎光着脚,划伤、冻伤是常有的事,吃的都是浆糊似的米粥,晚上十来个人挤在一张通铺上睡觉,看着让人心疼。”在桑兴晨的记忆中,孩子们上课都十分的认真,自己在讲台上教古诗词,学生们坐在位置上跟着老师一起念。
“自己教过的孩子应该都有出息了吧?他们现在的生活过得怎么样?是否还记得曾经深夜为他们点着煤油灯批改作业的老师。”桑兴晨相约和自己一起教过独龙族孩子念书的民警梁进春踏上了重返独龙江乡的行程,他们想去看看自己教过的学生现在的近况。
“你好,请登记一下身份信息。”刚迈进独龙江边境派出所的营区,辅警江春香迎了上来,开展日常疫情防控信息登记,接过梁进春身份证那一刻,她愣住了,“梁进春”,犹豫片刻,江春香盯着眼前这名男子仔细打量起来,这不正是曾经教自己读书写字的梁老师吗?控制不住激动,略带抽泣的问了句,“您是梁老师吗?”“你是春香?”梁进春一眼就认出了当年的学生,此时此刻两人竟说不出话来,梁进春眼眶湿润起来。
“梁老师,您离开独龙江后,我一直在认真读书,正如您教育我们那样,以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江春香讲到,完成学业后,在外面闯了几年,后面听家人说边境派出所在招录辅警,自己就回到了独龙江乡去面试并做起了辅警的工作,一方面是服务乡里,还有个原因是她想着有机会再见见以前的恩师。
“老师来独龙江乡了,就在边境派出所里面,还要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天,江春香就通知了龙松国、张林新、迪春兰等5名同学,并约着大家明天一起去看望老师。
前一晚民警桑兴晨就和梁进春计划好去以前的学校转一转,第二天天还没亮两人就早早出发了,令人失望的是哪里还有学校的影子,转念一想,如今独龙江乡新修了学校,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何尝不是一个喜讯呢。
二人来到了巴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警民小学”展厅,里面的实物应有尽有,课桌,板凳仍在,可如今的人呢......桑兴晨站在讲台上,哪个位置坐着哪名学生他现在都还叫得出名字。
这时敲门声响起,一个、两个、三个......学生们都走了进来,喊着桑老师的名字,在曾经的位置上端正的坐好,眼睛齐刷刷的看着讲台上的桑兴晨,“小朋友们好”“老师好”一股泪水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万千感慨化着和孩子们的紧紧相拥,正如21年前的夏天,桑兴晨拥抱着学生们一一告别。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那时的离别恰是为了此刻更好的相聚。
梁进春正望着远处的大山发呆,20多年了,自己又回到了这片希望的土地上,这儿曾经留下了自己的青春印记。一句“梁老师”,梁进春还没反应过来,学生们一拥而上紧紧把他围在了中间。
一起做游戏、聊家常,唱着少数民族独有的歌曲,诉说着这些年各自的经历和成长,还和21年前一样,老师和孩子们做着同样的事情,只不过是学生们长大了,老师们变老了。教室里、火塘前、学生家里不时传出阵阵爽朗的欢快声。
离别之际,学生们坚持要送行,在边境派出所门口,汽车渐渐消失在独龙江畔,学生们挥手告别的身影最终也看不见了,唯有派出所右面墙壁上“扎根独龙江,一心为人民”那八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阵阵光芒。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曾经教过的古诗词响彻独龙江峡谷,这段师生情谊将永远被铭记,正如独龙江水自上而下奔向远方。(怒江边境管理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