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警界传真 > 正文
怒江警方“五个环节+五个思路”全力提升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质效
发布时间:2021-04-21  

  自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以来,怒江州公安机关迅速行动,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会议精神,有效整合全州资源,围绕“五个环节”—(三讲、七进、五贴),创新“五个思路”—(五个到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系统观念、法治思维,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坚持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全力提升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质效,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今年以来,围绕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怒江州公安机关搭建过硬专班,历年来的12起涉众型经济犯罪积案全部破获,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破案率居全省第一。针对辖区毒品犯罪,怒江州公安机关强化重点整治,破获毒品刑事案件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名。此外,重点整治无户口问题,免费为历史遗留无户口人员DNA检测1025份,办理户口登记1033人,为群众节约检测费用125万余元。用出色的实战成绩有力回应群众新期待,切实将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推向深入。

  近日,按照怒江州公安局队伍教育整顿“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部署,根据“立体宣传、精准防范”的理念,怒江州各县(市)公安局、各基层派出所组织警力深入辖区全面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多措并举、以宣促防,守好群众的“钱袋子”,看牢群众的“血汗钱”,全面提升反诈宣传工作质效。

  

 

  三“讲”课堂,法治宣传讲到家

  面对面宣传。民警深入群众身边,发放非法集资类相关宣传资料及宣传物品,详细宣讲历年来侦办的非法集资类真实案例以及近期高发的冒充领导干部微信实施电信诈骗等真实案例,通过以案说法,提醒群众切勿轻信他人,并妥善保管好自己财物,抵制高息诱惑、理性选择投资渠道,警惕网络传销。同时,引导群众下载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达到全民“识诈、防诈、反诈”的宣传成效。

  点对点宣传。用好微信群点对点精准宣传,警务室、抵边警务室民警当好“宣传员”,每日编发反诈预警信息及真实案例,随时随地开展防范宣传,指导群众识破各类电信诈骗惯用手段伎俩。边境派出所组建“防诈·多语种”宣传小分队,向村民宣传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常见的诈骗手段,告知大家如遇紧急、可疑情况应迅速报警,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点对面宣传。主动和社区、银行、学校、企事业单位联系对接,将户外LED大屏、电梯广告屏、银行电子屏等纳入宣传阵地建设,扩大受众范围,全天候24小时滚动播放通俗易懂的防诈宣传知识。

  

 

  七“进”活动,意见建议听到家

  结合教育整顿“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将被动变主动,开展“开门纳谏、上门请谏”活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聆听群众心声、征求群众意见,向受访群众发放“上门请谏”调查问卷,做到走访入户到位、征求意见和建议到位,并进行认真记录和梳理汇总。

  制定相关工作宣传方案,持续纵深推进“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七进”宣传,推动防诈骗宣传进单位、进校园、进社区、进村寨、进行业场所、进家庭、进网络主题活动宣传。同时,制定相关举报奖励措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举报电信网络新型犯罪的积极性。

  截至今年2月份,全州共破获各类跨境违法案件77起,抓获各类违法人员130人,其中破获刑事案件1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3人,办理行政案件61起,查处违法人员87人。

  

 

  五“贴”良药,服务群众跑到家

  基层派出所根据辖区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推出防诈骗醒目“警方提示”,在商铺付款码、企业打卡点、楼道宣传栏、快递外卖、出租房门等人流量多的地方,宣传电信诈骗防范知识,让群众时时刻刻都能绷紧防范“弦”,有效提升群众自我防范意识。

  泸水市公安局片马边境派出所创新新时代“背包精神”,积极深入辖区,以组建微信群、发放警民联系卡等方式,帮助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聚焦防疫政策、窗口服务等群众关心的热点,线上实时为群众答疑解惑,做到上门服务“零距离”。

  同时,延伸窗口服务触角,针对老、弱、病、残等特殊困难群众,组织民警上门办证、送证,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持续推广“背包警务”,全面提升服务群众质量。

  自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怒江州公安机关各警种、各部门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精准把握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目标导向,把队伍教育整顿成效转化为检验工作的实际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聚焦民生、主动作为。连日来,全州公安机关扎实开展服务群众“五到家”实践活动,治安部门以“户籍业务上门办”“户籍证明免费办”“身份证件异地办”为载体,送证上门2200余件、为178名群众跨省办理居民身份证。交警部门开展摩托车送检、“送考下乡”,受惠群众12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