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风情第壹城是南市区群众休闲娱乐的首选。负责商圈及周边片区治安管理的,是西山分局杨家地派出所。
商圈人流量大,周围还有大片城中村和住宅小区,如何将辖区管理好,一度成为杨家地派出所民警们工作中的难点。2011年,一位“半路出家”的民警加入了杨家地派出所,他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让商圈治安的管理工作逐渐有了起色。
三级分色划分治安区域
2005年,孙涛从部队转业,成为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的一名社区民警。经过6年的锻炼后,孙涛来到了杨家地派出所,开始负责南亚商圈的管理。98.6万平方米的南亚商圈,不断发生打架斗殴、盗窃、纠纷等各类案件。孙涛意识到,一次次处理案件纠纷并不能解决问题,营造良好的商圈环境,需要一套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
孙涛创新出了一套“分色管理法”,以治安状况为依据,将辖区内各类场所划分为“红、黄、绿”三种等级。其中,酒店、酒吧、美容、美发等行业为红色高风险区域,餐饮、早教机构等为黄色中风险区域,零售、百货等行业为绿色低风险区域。
区域划分完成后,民警们的辖区管理工作有了清晰的条理,哪些地方作为重点,哪些地方只需常规管理,一目了然。
商铺“一铺一档”管理
商圈出现突发事件时,社区民警如何第一时间知道?相关人员去哪了,怎么找?虽然“分色管理”已经初见成效,但商圈商铺经营者、服务人员随时在更换,盗窃、纠纷等情况时有发生,于是,孙涛决定制定一套针对商铺管理的工作办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研究,孙涛率先提出了“一铺一档”管理机制,通过数据信息采集管理的方式,为每个商铺建立一套包含各类证件、记录等必备文件的“信息台账”,确保每个铺面底数清、情况明。同时,为了让数据能“活”起来,民警们定期开展入户走访,及时掌握各商铺的最新信息和资料。
自孙涛担任南亚片区的社区民警以来,这片人多、事多、管理难度大的警区,发案率连年下降。
商圈管理群众参与
商圈大,警力少,商圈管理还需依靠群众力量。在孙涛的组织下,南亚片区商管、物业、沿街商铺纷纷响应,聘用治安信息员,组建了3支集徒步巡逻、定点防控、机动处置于一体的应急小分队,织牢织密南亚片区治安防控网。
此外,他还联合南亚商管与商铺组建了各类“群防群治微信工作群”21个。在微信群里,孙涛不仅为群众解答生活上的小问题,还给群众普及法律法规,开展防盗、防火、防诈骗知识宣传。这一举动拉近了警民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有效提高了群众安全防范意识,不少群众在孙涛的动员下,主动参与到了群防群治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