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体系
努力实现交通安全“共建共治共享”
进一步明确市、县、乡三级政府及基层组织职责。整合县、乡两级事故预防领导小组办公室、推丘办、交安办3个协调议事机构,重新组建交安办。整合交通、安监、公安、农业、教育等部门管理资源和力量,持续加强“五类”重点车辆及驾驶人监管。巩固243个交通安全文化建设示范点,建成6个交通安全警示教育中心和30个农村警示教育室。
深化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
为建设“现代化大城市”保驾护航
推行城市交通管理“警区”“警组”制,把警力充实到一线。支队和直属大队直接参与城市规划和项目专家组评审,从源头上规避城市交通系统性问题。组建公安交通管理合成作战指挥中心,指挥调度和综合监管“双平台”并行,对警务活动进行全程监督管理。参照社区民警工作模式,在街道辖区内推行“片警制”,丰富“枫桥经验”内涵。
深化农村防控体系建设
织密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防控网
在每个乡镇设置交通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在各乡镇重点地区建设劝导站,在行政村建立流动劝导点。整合保险机构力量,选聘交通安全员185名,交通违法劝导员922名开展交通违法劝导活动。全市62个派出所交警中队督促62支乡镇执法小分队履行职责。各乡镇交安办将危险路段纳责任人确定为“路长”,将重点车辆及驾驶人源头监管责任分解到片区并指定专人担任“片长”,负责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在交通状况复杂、车流量大的19个乡镇主干道、交汇路口设置视频监控系统185套,推动科技信息化向农村延伸。
深化高速公路防控体系建设
破解长下坡路段“管不住”难题
交警、管理处、路政依托“路警共建”平台,推进隐患治理。完成了自救匝道整体改移、怒江大桥加速车道拼宽、急弯陡坡路面糙化等隐患治理项目。依托卡口设备和高空高清高倍“天眼”球机,采取指挥中心(室)网上“视频巡逻”与民警“路面管控”相结合,实现重点路段视频巡逻全覆盖。创建14个卡友微信群,使货车驾驶人逐渐成为高速公路“义务巡逻队”,去年收到货车驾驶员主动提供的路况信息216条。整合警力分为综合和路面两大作战单元,实现职能互补、运转高效。
深化道路交通安全服务体系建设
打造保山公安“放管服”亮点品牌
全市五县(市、区)均建立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站,机动车注册登记和驾驶人考试16项业务下放县级。加大“互联网+公安交管”便民服务平台的推广应用;开设车驾管便民服务窗口和便民站54个,协调税务、保险、医疗到车管所设置便民点24个。推行“网上网下”双模式,依托全市6个快处快赔服务中心和99个服务点,将处理和赔偿时间缩短到30分钟内。建成保山交警车管智能监管中心,强化驾驶人考试、车辆查验(检验)、办牌办证等业务的监督管理。
深化公安交警队伍管理体系
努力锻造高素质过硬交警铁军
在全市交警系统推行“大部门”“大警组”“执法小分队常态化”工作机制,将警里充实到基层。从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完善内务管理、规范执勤执法、落实服务措施等方面规定了规范化达标创建内容。选取直属大队为试点,建立一体化办案中心,有效整合公、检、法部门资源,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和刑事速裁程序,推动交通刑事案件“简案快办”司法改革。对全市458名民警、701名辅警实行队伍教育管理责任制;借助公安交通管理综合业务监管平台,成立监管中心,对车驾管业务办理、接处警、交通事故处理等工作进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