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飘,为基诺语地名,意为理顺人间不正常现象的村寨。属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新司土村委会的一个山区村落,地处基诺山基诺族乡西北部,新司土村委会所在地,距离乡政府驻地2km,巴飘村民小组共有常住农村居民62户273人,劳动力231人;共设有一个党支部,党员18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户2人。全村经济收入主要以茶叶、橡胶等种植业为主,巴飘党支部集体经济中橡胶地67亩、茶叶地5亩、空地转租1032余亩。近年来,随着基诺山乡党委政府对“特呢朵”赶集积极谋划和全力推动,吸引大量的游客和外来人口涌入,必将推动基诺山乡旅游观光、民族手工艺品、餐饮业、民宿、娱乐休闲活动兴起。面对经济、社会、民生等方面即将发生大变化,巴飘村以创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点为契机,“五治融合”全力助推乡村振兴不断深化,巴飘村和谐有序、充满活力。
政治引领
曾经巴飘村位于距乡政府4公里的深山中,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居住环境差。2002年8月,因特大暴雨,致使该村长年居住地出现山体滑坡,全村农户房屋出现不同程度受损,其中19户房屋墙体被拉裂,房屋明显倾斜。灾情发生后,州、市各级极为重视,第一时间亲临现场了解灾情,慰问灾民,并根据全村的受灾情况作出了整村进行异地搬迁重建的决定。2002年9月至2003年12月,巴飘村民小组完成全村53户整村异地搬迁工作,搬迁后群众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对周边贫困村寨的扶贫开发工作起到了积极示范和推广作用。2021年以来,巴飘村党支部在乡党委的引领下,以创建示范点的机会,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带领村寨妇女、青年、综治队员、长老拆围墙种花、鼓励村民自主创业,打造农家乐形成美食村,现在还以手工制茶、基诺传统纺织体验、民宿等带村民找到新的致富渠道,共同建设美丽巴飘村寨。
法治保障
在乡党委政府组织派出所、司法所等单位进村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同时,巴飘村也积极邀请村寨长老、妇女、综治队伍等开展政策宣传,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坚决打击跨境违法犯罪、枪爆违法犯罪、走私护私、电信诈骗、反邪教、禁毒等推动村规民约落实,提升群众法律素养,不断增强群众遵纪守法意识。
德治为辅
巴飘村人非常重视教育引导孩子爱国守法、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科学教子,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长老们以空闲时间教孩子基诺族乐器、传统故事的方式弘扬基诺族优秀传统文化,以每年2月6日基诺族“特懋克”共同庆祝节日,以文明饮酒、拒绝酗酒带领村民倡导健康生活。
自治创新
巴飘村积极响应打造示范村建设号召,成立“党员先锋、妇女、青年、综治队员、长老”5支队伍,从不同角度形成自治村寨。党员先锋队按照网格化管理“一村多格”“一岗多责”“一线管理”“一包到底”服务村民,全面实施村级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巾帼妇女队引领村内群众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传递社会正能量,提升文明素养、邻里互助、了解社情民意、调处邻里矛盾,关心关爱留守、贫困妇女儿童、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众,组织妇女群众组织妇女群众把家里家外打扫干净,房前屋后绿化整洁,打造舒适宜居的农村生活环境。长老队在促进生产发展、村风文明、构建村民和谐、改变村容村貌、矛盾调解等方面发挥作用,化解村组发展的不稳定因素。综治小队6人配备综治队员制服、警棒、巡逻电筒等若干个符合物防标准装备每天开展治安巡逻,既对村寨巡逻巡防又负责纠正村民的不文明行为,确实提升村民的安全感满意度。团员青年引导村寨年轻人根据个人优势,深入群众,惠及民生。通过开展采茶制茶和网络直播带货促增收、人人参与疫情防控宣传等方式,大力营造树典型、赶先进的浓厚氛围。
智治联防
巴飘村以“网格化”模式开展服务管理工作,在全村设立13个党员责任网格,每个网格选定1名党员包干负责。由乡党委政府协调,在村寨主要路段安装10个高清视频摄像头,并以“互联网+治理”模式接入农户,加快农户高清视频监控点位安装,实现高清实时监控、全时安全守护、实时对讲、异常告警、哭声侦测、安全云存储。出现异常情况时,本人、家人能够快速收到通知,留存取证,补齐农村治安防控短板,进一步提升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水平,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村民自治、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新载体,完善了“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的新体系;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