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法院紧密结合审判执行工作实际,从接待好每一位当事人、办好每一个案子做起,努力为群众办好每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
开好信息化应用“牵引车”
开通绿色通道,传递司法温度。“全国统一送达平台”是最高人民法院主导建设,聚焦于帮助全国各级法院解决在送达工作中“找人难、送达难、回执难、成本高”等送达难题的综合业务平台,它包括的核心功能包括:电子送达、上门自取,邮政送达、公告送达以及多渠道诉讼活动通知等。电子送达是全国法院统一送达平台最重要的一个核心功能,是在经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通过短信和邮件的电子形式给当事人发送诉讼文书。承办人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当事人也可以随时随地查收诉讼文书,该功能既方便了案件当事人,也提高了法院办案效率,节约了司法成本。开通“10102368”电话送达对外专用号码,为当事人提供电话送达通知、引导电子送达等诉讼服务,截至目前,古城区法院已电子送达169件。此外,古城区人民法院还扎实做好“一站式”诉讼服务,为当事人提供网上立案、跨域立案、自助服务终端、网上缴费、移动微法院等“一站式”诉讼服务,让当事人足不出户也能打官司。实现“让网络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拓展审理方式“奠基石”
巡回审理办案,司法服务上门。为进一步延伸司法职能,方便群众诉讼,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民事精审团队及旅游专门法庭加强巡回办案力度,深入景区、社区、乡镇、街道开展巡回送达、调查、调解共275件,方便了人民群众。
云上法庭审理,隔空连线解纷。充分利用“互联网+”司法平台,通过“云解纷”实现线上视频调解,双方当事人快速达成调解协议,有效解决当事人因空间隔离造成的诉讼障碍,使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实现矛盾纠纷的化解,网上立案2261件,跨域立案32件,云解纷申请调解472件,调解成功344件,线下调解128件。网络开庭193件。
加大速裁力度,提高办案质效。古城区人民法院院速裁快审团队在实行案件繁简分流、急缓分类的基础上,针对案件事实清楚、法律关系简单、诉讼标的不大的案件推行“速立、速送、速调、速审、速结、速执”的工作机制,实行调裁结合,实时转换,促进前端快速解纷。速裁团队共收案1450件,结案1199件,司法确认申请398件,确认有效366件。
今年以来,设立在“大研古城服务管理中心”的巡回法庭共审理案件30余件,旅游专门法庭法官深入景区、乡村办案120余件。让司法服务最大范围地走进乡村,最大范围地进入景区,坚持走好“田间路”,断“家长里短”,理“鸡毛蒜皮”,解“旅游纠纷”。讲情理、止纷争、稳情绪,积极打通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古城法院切实把司法为民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将教育整顿成果转化为司法为民的实际效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
创新执行工作“快车道”
开通司法确认到强制执行的快速通道,实现人民调解与执行终结的无缝对接;提高执行信息化运用能力,规范执行行为,提升执行工作效能,快速突破一批执行案件。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执行款集中兑付大会上,向33起案件的49名申请人发放了执行款1078万余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此次支付大会是古城法院开展执行工作“质效提升年”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也表明古城法院震慑不主动履行支付义务被执行人和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决心。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古城法院进一步加大执行力度,重点执行追索劳动报酬、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民间借贷纠纷等涉民生案件,用好用足强制执行措施,有效提升执行质效。
为申请执行人提供简化填空式申请书,轻松恢复执行申请,减少恢复执行障碍;利用淘宝网开展司法拍卖,古城某客栈十年经营权经淘宝网司法拍卖获得290余万元的拍卖款,及时付清农民工工资,有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铺就平安建设“和谐路”
选取古城区法院审结并生效的环境资源审判、婚姻家庭纠纷、非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等典型案件,编写成案例,紧扣民法典时代意义与新制度要求的主题,以具体生动的案例、接地气的语言,为群众解答好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事法律问题,切实做好基层法治文化建设工作,真正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边,深入民心。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向社会发布,用发生在群众身边事来教育身边的人,激发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学习民法典的积极性,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守法、用法、尊法的浓厚氛围。古城区法院还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了以“学宪法、讲宪法”为主题的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干警到联系的社区对宪法及宪法修正案进行学习宣传,推动新修订的宪法修正案入脑入心,争做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