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法庭内外 > 正文
当事人在哪,送达的路就通到哪
发布时间:2021-09-09  责任编辑:汪雨春
  大理市人民法院创新利用电子送达以来,送达效率得到不断提高,但还有不少案件苦于没有被告的有效联系方式,只能依赖于传统的上门送达。为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法院的送达人员经常需要进社区、下乡镇,想尽一切办法将法律文书送到被告手中。 

  每天上午一到办公室,市法院负责送达工作的“新哥”就会整理好当天需要送达的法律文书和材料。“新哥”是立案庭的资深送达员,从事送达工作已有5年多。他在外出送达时注重缓和矛盾,向当事人释明相关法律,不仅能完成有效送达,还总结了诸多工作方法。  

  8月30日早上,在法律文书以及材料确认无误后,新哥和小王开始了一天的送达。“今天我们要到大理市太邑乡太邑村委会进行送达,被告人留的电话是空号,联系不上,我们只能先到村委会进行打听,希望今天的送达会顺利吧。” 

  太邑乡位于大理市西南部,距离下关城区13公里,境内山高坡陡,道路弯多路窄,且早上雾气较大,给送达增加了一定难度。“老乡,请问太邑乡先生邑下社往哪边走?”因山区导航信号问题,每走一段路两人就得停下来和村民打听具体方向,到达村委会时已耗费了近1个半小时。“这已经算好的,要是遇上下雨,单程几个小时都是常事。”小王介绍说。 

  来到村委会后,二人开始向附近村民打听当事人的具体住址,遇到的好几个村民却都找理由推脱,不愿帮忙。好不容易在一名热心村民的带领下找到当事人家,但其家门紧闭,一直无人应答。无奈之下,送达人员在邻居的见证下在当事人家门口张贴了应诉通知书,并进行拍照记录。 

  刚准备离开,一位村民向当事人家的方向走来。原来当事人近期外出打工,都是拜托她帮忙照看房子。说明来意后,该村民提供了当事人现有联系方式。送达人员现场与当事人取得联系,得知其现在大理银桥某店打工,短期内不会回去。送达人员只能根据其提供的现有地址准备开展二次送达。 

  “顺利的时候一早上能送达3至4份材料,不顺利的时候送一件都是奢求。没办法,只能下午再跑一趟银桥。”小王无奈地说道。 

  午饭过后,新哥和小王又驱车匆匆前往银桥寻找当事人。顺利与当事人见面后,送达人员详细向其说明了开庭时间及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等。虽然过程坎坷,但总算圆满完成了此次送达任务。“送达本身就是未知的事件,不到现场永远不知道会遇到什么。”说完,二人又继续踏上送达的路程。 

  送达人员用他们的辛苦跋涉,保障了案件审理的顺利进行和当事人的诉讼权益。警车里程表上记录着他们的“马不停蹄”,很多时候警车就是他们的办公室。 

  

 

  他们迎着朝霞,踏着星辰,每天都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