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队伍建设 > 正文
施甸县公安局推进典型选树工作激发队伍生机活力
发布时间:2021-04-02  

“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教育整顿活动(试点)开展以来,施甸县公安局党委带领全体民辅警,以先进典型教育为引领,切实把“两个维护”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贯穿到教育整顿工作全过程,并按照“形象立警,宣传树警”目标定位,打出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引领“组合拳”,在全局上下掀起奋发向上、创先争优的热潮,先后涌现出“云南十大法治新闻人物”陈树雪,“云南省第五届百姓最喜爱的人民警察”李自昌,“云南省2020年度三八红旗手”段双德,“全国公安机关‘标兵个人’(全警实战大练兵工作)”段攀峰等先进典型,16人次受到市与省部级以上表彰,激发出全县公安队伍生机活力。

一、典型选树扩容提质,多举措提供成长空间。一是畅通选才渠道。在教育整顿中,局党委扣准放管服改革和公安队伍建设发展脉搏,坚持“聚焦基层、全面覆盖”的典型选树理念,每年开展全警摸排考察,全面了解民警德、能、勤、绩、廉以及群众公认度情况,在日常走访考察、宣传慰问、随警作战中发现人才,逐一制定培养方案。二是优化晋升机制。按照精简高效、服务实战原则,建立与上级公安机关建制警种相适应的机构框架,明确职务职数,争取各方支持,对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及时进行评比、报功、授奖,在职务晋升、表彰奖励方面予以倾斜,让典型“有为又有位”。三是提供展示舞台。根据时间节点,相继组织开展“最美家庭”“好警嫂”“优秀社区民警”“办案能手”“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等评选表彰活动,在民警入警、入党、晋升、退休及表彰奖励等重要时刻组织隆重简朴的仪式,为广大民警提供争当先进的机会和展示风采的舞台,激发民警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在全局范围内形成“身边有先进,单位有榜样,警种有标兵,全局有模范的”的良好格局。

二、英模精神薪火相传,队伍发展引入源头活水。一是典型选树全面覆盖。从“全国优秀公安局长鲁茂兴”“全国首届十大杰出民警陈新民”“全国第三届十大杰出民警段松”,到“云南十大法治新闻人物”陈树雪、“云南省第五届百姓最喜爱的人民警察”李自昌等,施甸公安先进典型的选树涵盖了各部门警种和年龄层次,形成了“老典型持续发光,新典型争相绽放”的工作局面。完善典型传帮带模式,引导青年民警在工作和生活中,跟随先进典型学理论、学业务、学作风、学技能,打造无形讲台,实现薪火相传。二是建立长效培养机制。建立先进典型工作长效培养机制,将先进典型宣传纳入公安宣传的重点内容,持续挖掘典型的先进事迹和工作经验,聚焦典型工作、生活中的感人故事与精彩瞬间,通过进社区、进学校活动,面对面向群众沟通宣传交流,组织典型事迹宣讲10余场,学习先进座谈交流活动5场。三是提升宣传内涵品质。广视角、多方位、全媒体,加强与国家、省级媒体的沟通联系,不断扩大影响,增强覆盖,打造典型宣传高地。工作以来,共在国家、省级媒体上发表稿件30余篇。扩展新媒体矩阵,在传统电视、报刊的报道基础上,依托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发布20余篇先进典型推送,制作了以李自昌等先进民警为原型的《遇见你》等10余部微电影、视频,在多家媒体、平台播出,再现典型感人事迹,不断放大施甸公安典型社会效应。

三、党建引领文化先行,成风化雨凝聚人心。一是树立“党建领航、文化铸魂”理念。找准党建文化与典型选树工作契合点,用党建文化激发民警干事创业的激情活力。县局各党支部建成党员活动室和党建文化长廊,在各基层所队打造了主题鲜明、风格迥异的所队党建文化,丰富党建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书记讲党课、“微党课”示范课、主题党日,紧扣时间节点开展文化活动,点亮红色党建氛围,打造“善洲故里、平安先锋”的党建文化品牌,弘扬党员先锋正能量,引导民警对标找差、比学赶超、创先争优。二是推进警营文化建设,警营生态向善向好。组织开展“警营读书会”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体现“施甸特色、人文特征、时代特点”。打造“廉政文化”,在机关大楼楼道悬挂廉政文化标牌等,让民警触“景”生“廉”,自觉接受廉政文化熏陶,提醒广大民警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三是掀起学典型、促思想、促业务热潮。以“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善州精神、走英雄之路”为导向,把学习李自昌、陈树雪先进事迹和优良作风与开展“三个规定”“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教育有机结合,把学习成效落实到警务实战和日常工作中,转化为主动作为、担当奉献、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做到在任何情况下,始终保持“钉钉子”精神,克服困难,默默奉献,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奋发有为,不断向先进同志看齐,持续推进“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教育整顿工作向纵深发展,着力锻造“善洲故里·忠诚铁警”,推动施甸公安工作再上新台阶。